第160章 对象(第3页)
李少尉点头赞赏:"不愧是名将之后。"
霍将军拱手回礼:"承蒙夸奖。"随后笑着评价王副将的表现。"你今天表现不错,按照制度应该晋两级爵位到簪袅。"李少尉回答。
王副将惊讶抗议说这么多次杀敌只升两级太少。
霍将军批评道这是僭越言行
。
李少尉解释秦律士伍最高只能升到簪袅,之后的功劳可以算给家人;而且作为特别选拔出来的材士和侍卫骑士,你的晋升应该比照军官。
综合考虑今天的战绩,先是击破一路,再俘虏敌人首领,最终可升至六级爵位官大夫。
听到官大夫三个字,王副将的呼吸急促起来。
这一职位对应的特权包括七百亩田产、七所住宅等众多福利。
想到自己的未来财富积累,他不由得把怀里的俘虏当作象征财富的土地房子。
接着众人交流各自爵位等级情况,进一步激励斗志。
同时,经过严格统计后发现此役伤亡小而斩获丰厚,符合重赏条件。
根据秦朝军规,不仅作战士兵可以依据斩首计数提升爵位,整个参与队伍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军功制爵不仅促进了社会地位的变化,也提供了通过功绩改善家庭处境的机会,例如可以降低家属的刑事处罚程度或将其释放。
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时遵循严苛程序,并公开展示三天斩下的头颅作为验证,确保公正无误后上报相关单位予以认证并尽快发放应有赏赐。
随着军队返回途中不断经过的地方展示武力成果以威吓周边部落,整体气氛显得异常凝重又令人敬畏。
夜晚安营时,附近一个归附秦国的土著部落展现极度服从态度:积极承担安全警戒任务同时奉献食物表示忠诚。
这种文化融合的现象引起李少尉的关注。
他拒绝了一名擅自闯入帐篷示好的年轻女子,并记述这段经历推测未来人口变化趋势。
而在另一场关于军事训练的活动中,在特定季节组织大规模狩猎既是传统也是实战演练,其目的在于检验部队战备状态并通过实际行动警告可能持不同意见的大臣们以及欢送重要地方官前往新的工作岗位。
现任陇西负责人杨将军因为之前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失败受到严厉惩罚现在准备重返战场执行任务前必须完成必要仪式从皇帝手中接过指挥权印符正式成为统帅。
当提到边境冲突详情特别是
在此军队中的晋升机会,定不会逊于边疆的部队。
再加上传道受业的是诸子百家的学生?
这简首比待在故乡好上千百倍!
虽说这时秦国完全不识字的人很少。
毕竟除了基层官员需要带着法令向乡民解说之外,每年收税时,管理田亩的官员也要到村里宣布每个人的税额。
因此只要有上进心的百姓,都会学一些字。
可正如皇帝所说,禁卫军可是上万人的新建队伍,皇上从哪里找来那么多读书人呢?
于是赵辰提出了心中的疑惑。
因赵辰恰好问到胡亥颇感得意的一件事,他挥手示意赵辰靠近,打算详细解释。
没想到赵辰一坐下,肚子立刻发出一阵轰鸣。
赵辰急忙拱手:“臣冒犯了!请陛下原谅。”
胡亥笑着毫不在意:“无妨,朕也正好饿了。
稍后让膳食官送来些吃的,咱们先垫垫肚子,之后还有酒宴呢!”
“谢陛下!”
片刻,陈明指挥几名太监摆上两张长案,上面有几盘腌菜、切块的羊肉和面饼。
大帐中央摆着一只雕有兽纹的青铜火盆,地面铺了一层红色毛毯。
几位乐师开始演奏帝王级别的雅乐。
用餐完毕后,胡亥继续刚才未完的话题。"其实朕也没什么这么多书生,但朕听闻过,儒家有句话:三人同行,必有一人为师!”
“用在禁卫军里也是如此,一位教师,就是讲解的书生,他给一千人讲课,其中肯定有些一点就通的聪慧之士,也有需反复教导的愚钝之人。”
“把这些学员分成上中下三等,老师在传授新知识时,只管上等;而上等学员学会后再去教中等和下等学员。”
“随后,老师只需解答疑问,监督中、下两级的学习进度。”
胡亥微笑道:“当然,等级并非固定不变,每月考核为上等者奖励一石谷米作为口粮,中等不奖不罚,下等则依据军规惩处。”
初犯者打三板,二犯打十板,三犯则‘狠狠教训一顿’。
按胡亥的标准,只要不是弱智孩童,随便就能考入中等。
因为只要求每旬识得三十个字,平均每天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