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光明顶低调椰子

第266章 施恩图报真善人(第2页)

 

有这样一番疑虑,众人的表情皆变得微妙起来,左右观望,却迟迟不肯提笔。

 

赵禹将众人表情变化收于眼底,略一思忖,便对他们的迟疑念头洞若观火。他有心促成此事,自然不许冷场,索姓站起身离席而起,摆摆手道:“诸位施恩不图回报,诚然侠义所为,在下着实佩服。但若换一个角度来看,你们今曰不肯在纸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委实做了一件大大错事!”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皆变了一变,便连那位元总舵主脸上也露出惊诧之色。他知赵禹足智多谋,看待问题总有自己独特角度,然而对赵禹直斥众人错误的话,却仍感到好奇无比,开口道:“白兄弟,你这话讲得连我都好奇起来。我虽有心厚报诸位江湖朋友,可若他们真打定主意不肯受下,正是高风亮节的义举,只该衷心佩服,怎的成了大大错事?”

 

不独元总舵主,那些被赵禹指着脸面呵斥的江湖人士也都愤愤不已,皆冷笑道:“倒要听一听这位少侠有何高见?若只是胡言乱语,我等可不答应!”

 
赵禹笑了笑,朗声道:“我倒有一个典故要与大家讲一讲,说的是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多有与战火中流离失所者。这其中鲁国有一条善法,凡其国人于诸侯之国遇见本国为奴者,若肯将他们赎回来,可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孔夫子有一个学生名为端木赐,他家中豪富,累有万金,在国外赎回一个同胞后,却拒绝了国家支付的赎金。大家觉得,这位端木赐此举,到底对是不对?”

 

在座众人皆是江湖草莽,了不起粗通文墨,对赵禹所讲这典故却是闻所未闻,不过他们也都晓得孔夫子大名,待赵禹讲过之后,纷纷开口道:“这位端木赐自然是大大的善举,做了好事不求回报,不愧是孔夫子的高徒!”

 

赵禹听着众人异口同声的褒奖之词,轻笑一声道:“在我看来,这位端木赐自然做得极好。可是,他回国之后,孔夫子他老人家却狠狠训斥了这位弟子一番,大家可知为何?”

 

众人听到这话,皆好奇无比,而后便有人喝道:“哪有做了好事还要受到斥责的道理!孔夫子一代圣人,怎么会这样不辨是非。我看这件事多半是你自己杜撰出来!”

 

对于众人的怀疑,赵禹并不回答,而是继续说道:“孔夫子训斥端木赐道,你自己家有千金,自然不在乎这些微赎金。可是鲁国中大多数人都不似你这般富有,国家制定这个善法,是希望所有国人皆能惠而不费的做一件好事,帮助流落在异国他乡的同胞。可是你今曰拒绝国家的补偿,众人皆会称赞你的义举,并且会要求别人向你学习。这样一来,虽然国家节省了一部分开支,但是许多家境不富裕的国人却会因为顾忌金钱的损失,而不再自己出钱赎回同胞。所以,虽然你做了好事,但是却会有许多同胞因你而失去了得救的机会。所以,这件事你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