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光明顶低调椰子

第114章 武当一侠宋远桥(第2页)

如此一个江湖罕见的奇才,却偏偏入了明教!想起此节,善恶分明的宋远桥便倍感惋惜。

将宋远桥请入府中,赵禹即刻命人去将那被软禁的宋青书请过来。

宋远桥见儿子身陷囹圄多日,非但没有清减,反倒白胖了许多,晓得赵禹并未苛待儿子。他心中一块巨石总算落了地,只是看到宋青书神情黯淡没有活力,心中有些不喜。尤其与眼前这神采飞扬的小魔君相比,哪怕宋远桥再如何偏颇,也不得不承认两人无论是武功还是智谋都差了太多。
宋青书见父亲来搭救自己,惊喜中隐隐含着畏惧,未开口身子便先颤抖起来。这一次兵败芜湖,他所有的胆气都被磨蚀的干干净净,尤其被软禁数月,每天都担心自己会死于非命,战战兢兢煎熬无比。

搭救出了儿子,宋远桥的神情也变得坦然起来,先对赵禹道谢一番,才开口道:“宋某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今次皖南许多江湖朋友因小犬任性妄为而冒犯了总管,还望总管能一并放了他们。”

“宋大侠既然开口,那自然没有问题。”赵禹直接应下来,说道:“不过,恕我直言,这些人在皖南或多或少都造了一些杀孽。现在皖南属我治下,我虽然看在宋大侠面上放过他们,但却不许他们再归皖南,否则便杀无赦!这件事提前讲出来,免得日后落了宋大侠脸面,生出误会来。”

宋远桥听赵禹前一刻还笑语盈盈,片刻间便杀意凛然,心中微凛的同时,拍着胸脯保证道:“我自会用心劝服他们,让他们不违背总管的禁令。”

赵禹点点头表示同意,正待要端茶送客,却听宋远桥又说道:“总管肯放过冒犯你的小犬并皖南群豪,可见宅心仁厚。为何非要以明教起事,荼毒一地百姓?非是宋某心怀偏见,实在是明教名声之恶已有数百年,不得人心至极。鞑子窃据神州,天下有志之士未尝没有驱逐鞑虏的抱负,但甘愿与明教沆瀣一气的,却少之又少。总管少年英雄,该当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听到这番算得上语重心长的劝解,赵禹沉默下来。

宋远桥的看法未见得就全是出于偏见,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地方豪强士绅的看法。明教在底层大众的确深得人心,但在江湖和地方士绅中不得人心也是不争的事实。不止宋远桥一个外人,就连刘伯温等一干出身明教的谋士近来也在旁敲侧击的劝告赵禹应该结好地方士绅以收拢人心,如此才有可能成就大业。

赵禹也曾权衡许久,是否要着手清除明教在自己领地内的影响?

理智上来讲,赵禹是应该认可刘福通的做法,只将明教当作达成心愿的手段,而非一种信仰。而且以他在地方士绅中认可极高的前朝帝胄身份,一旦舍弃明教,非但不会削弱实力,反倒会更能聚拢人心,图谋天下将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