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9 章 各有不同
凡先生所问,他皆积极应答,见解独到。
课上讨论,亦主动发言,言辞清晰。
先生们见状,纷纷夸赞,称朱允炆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实乃可造之材。
一日,大本堂先生面见朱元璋,恭敬行礼后,便盛赞朱允炆:“陛下,允炆殿下于大本堂中,学业勤勉,每有授课,必全神贯注,踊跃应答,见解常有过人之处。论及经史,剖析入微,实乃聪慧好学之辈,前途不可限量。”
朱元璋点头,随口敷衍道:“知道了。”
旋即话锋一转,问道:“雄英最近课业如何?”
大本堂先生如实禀道:“陛下,朱雄英殿下课业完成俱佳,只是于圣人经典,常肆意曲解。”
朱元璋摆手,对大本堂先生们道:“无需多言。”
某一日,李善长至大本堂。
他本就只需偶尔抽暇前来授课。
李善长至大本堂,于讲堂之上,展卷讲授法家经典。
其引经据典,将《商君书》《韩非子》等法家著述中的要义,诸如法术势之论、法治理念等,细细剖析,为诸生阐释法家治国理政之思想精要。
朱元璋众小儿及朱允炆、朱雄英等人皆在堂中。.d~i\n·g^d?i_a*n/k′a.n.s¨h!u~.~c+o*m¨
李善长讲授法家经典时,唯有朱雄英听得兴致盎然,目不转睛。
而向来喜好儒学的朱允炆,此时却困意上头,忍不住打起瞌睡来。
李善长讲授片刻,忽向诸皇子皇孙发问。
众人闻之,面面相觑,皆无言以对。
此时,唯有朱雄英高高举手。
李善长见朱雄英举手,便从《商君书》中择出一段,念道:“‘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皇长孙,你对此有何见解?”
朱雄英闻言,起身朗声道:“此句之意,乃言国家兴盛之根本,在于农耕与战事。农者,民之生计、国之根基,若无农耕广种五谷,百姓则饥,国力亦弱。
战者,保国卫民,拓土安邦之要径。
当今之世,若边地驻军勤于操练,战时勇猛无畏,方可御敌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