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章 前往辽东学习(第2页)
诸人聚而商议,其一曰:“恭愍王降于大明,受其册封,我等昔日荣耀不再,当如何是好?”
另一人愤然道:“唯有除之,方可挽此颓势,再图大业。”
余人皆附议,遂共商刺杀恭愍王之计。
诸人聚议,一人蹙眉道:“恭愍王左右护卫众多,刺杀恐难成功,稍有差池,我等皆将万劫不复,此为一忧。′n.y\d·x~s¢w?.~c-o/m~”
又一人叹曰:“大明若闻恭愍王遇刺,定以为我等所为,届时兴兵问罪,高丽危矣,此其二忧。”
众人面面相觑,皆感此事棘手。
众人忧惧间,一人忽道:“诸君无需过虑,大明远在中土,高丽之内变,料其未必愿管。纵有所闻,至多装模作样,略加训斥而己,岂会为此兴师动众?我等行事,或可一试。”
数日后,恭愍王果遭刺客行刺。
事发之时,刺客骤出,恭愍王猝不及防,惊恐万分。
所幸护卫反应迅疾,拼死护主,一番激斗,终将刺客逼退,恭愍王仅受惊吓,未遭损伤。
经此一刺,恭愍王心有余悸,自此深居简出,鲜于人前露面,常处宫室之内,行事谨慎非常,以防再有不测。
亲元派见恭愍王深居简出,以为有机可乘,遂借此良机,西处奔走拉拢党羽,以利禄为饵,以言辞蛊惑,扩充自身势力。
同时,又设法收拢兵权,于军中安插亲信,意图掌控高丽军政大权,图谋更大之局。
辽东之地,常孤雏视案上之情报,不禁莞尔。暗道:高丽此邦,果善生事端,然于大明而言,此诚为好事。
至于高丽政变之后何人主政,常孤雏并不介怀,心下思忖,届时总归是要挥师前往,何人称王,实无分别。
此念常孤雏暂未禀于朱元璋,盖因恐为朝堂中某些人所阻。常孤雏深知,开疆拓土之举,先斩后奏,往往奏效。
目下重中之重,乃往日本。前番倭寇袭扰金州,此诚为绝佳借口。然辽东水师操练未精,尚欠火候,唯有静待时机。
常孤雏有意遣人于海上散布辽东富庶之讯,意在引得倭寇闻风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