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红烧鱼(第3页)
农业学校的日子比想象的更难熬。顾十七被分配去教最基础的《作物栽培学》,教室后排永远坐着两个"认真记笔记"的进修干部一一明显是派来监视他的。
但他严格遵守规则:停止一切试点,不谈改革,甚至故意在课堂上说些"集体经济优越性"的套话。渐渐地,监视者松懈了。
1982年春节,顾十七终于找到机会,以"看望老师”的名义见到了被软禁的郑厅长。
老人瘦了很多,中山装显得空荡荡的,但眼神依然锐利。
"学校怎么样?"郑厅长在茶杯下压了张纸条。
“挺好的。"顾十七顺势收走纸条,"就是学生基础太差,得从最基础的教起。”
这是暗语一一他在暗示自己正在培养新的改革力量。
郑厅长微不可察地点点头,突然提高声
音:"小顾啊,要服从组织安排,好好改造思想!"
离开时,顾十七在公交车上展开那张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字:
“邓老复出在即,坚持住。”
1983年春,随着中央人事变动,郑厅长突然官复原职。
更令人振奋的是,邓老重新主持经济工作,那份尘封已久的"包产到户"报告终于被正式提上议程。
在郑厅长家的庆功宴上,顾十七见到了许多陌生面孔一一省委调研室的年轻干部、报社的进步记者、甚至还有两位刚从北京调来的改革派官员。
"认识一下,"郑厅长笑着介绍,"这些都是'农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顾十七恍然大悟一一原来在他蛰伏的这两年,郑厅长通过自己的关系网,已经悄悄构建起一个更强大的改革联盟。
宴会结束后,郑敏拉着顾十七来到阳台。夜空繁星点点,远处城市的灯火像燎原的星火。
"知道我爸为什么能复出吗?"她轻声问。
顾十七摇头。
"因为那些被我们'暂停'的试点,"郑敏的眼睛映着星光,"没有一个农民主动告密,没一个大队承认失败。”
夜风吹散她的发丝,顾十七突然明白:真正的保护伞从来不是某个领导,而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一一他们用装糊涂的智慧,用偷偷藏起的粮种,用按满手印的联名信,守护着这场静默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