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陈仓暗度奇谋展
泰始二年十月初三,秦岭北麓的风裹着砂砾扑打在姜维的铁面甲上。他勒住汗血宝马"赤电",马蹄踏碎一块风化的秦砖,露出砖面模糊的"陈仓"二字。鹰嘴崖下的栈道如细蛇缠绕绝壁,每隔十步便有一处箭垛,显然是曹魏近年加固的防御工事。
"将军,这栈道最窄处不足两丈。"张虎的声音混着风声传来,他的铁枪指向谷底,"若敌军居高临下掷石,我军连转圜余地都无。"姜维摘下头盔,任由被汗水浸透的黑发披散,指尖抚过崖壁上苔藓覆盖的箭痕——那是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留下的旧伤。
阿莱娜的狼头刀劈开一丛荆棘,露出树干上刻着的魏军方阵图。"每隔五里一个烽火台,"她用刀尖敲了敲树皮,兽皮靴碾过脚下的弩箭残骸,"邓艾把这里修成了铁桶阵。"这位西羌女将的耳坠随着动作轻晃,那是用狼族勇士的指骨磨成的,在阳光下泛着惨白微光。
迷当牵着战马走来,马鞍上的青稞袋漏出细流,在黄土上画出蜿蜒的生命线。"我西羌铁骑擅长旷野奔袭,"老首领的羊皮袄散发着酥油香气,"可这鬼地方连马都转不开身。"他吐了口混着沙粒的唾沫,腰间的熊爪护身符撞在马鞍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姜维展开缴获的布防图,朱砂标注的飞虎谷像道狰狞的伤口。"粮草放在谷中,看似疏漏,实则诱敌。"他用银枪在沙地上画出谷口地形,"两侧峭壁如刀削,中间通路仅容三马并行,若遭伏击..."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松枝断裂声,三名斥候押着个蓬头垢面的牧民走来。
"启禀将军,这老丈说有重要军情。"斥候呈上半块发霉的饼子,饼底印着"陈仓卫"字样。牧民扑通跪地,浑浊的眼睛盯着姜维腰间的武侯剑:"汉军老爷,飞虎谷的粮草堆下埋着三十口大缸,缸里全是硫磺!"
阿莱娜的刀立刻架在牧民脖子上:"怎知你不是魏军细作?"老人颤抖着扯开衣襟,露出心口狰狞的烧伤疤痕:"小人是飞虎谷的石匠,上个月因偷听军机被烙伤。邓艾要炸谷口,用粮草诱你们入瓮!"
姜维扶起老人,解下自己的水囊递过去:"可知道谷北的采石场?"老人喝了口水,喉结滚动:"那是蒙恬的旧矿,三年前塌方封了洞口,小人曾见过魏王派工匠进去过。"姜维与阿莱娜对视一眼,后者从靴筒抽出羊皮地图,上面用狼毫标着"飞虎谷-采石场暗渠"的虚线。
是夜,月黑如墨。姜维带着十名亲兵摸到采石场入口,腐叶下的洞口爬满蛛网。张虎点亮火把,火光照亮洞顶垂下的钟乳石,映出斑驳的秦军箭镞。"将军,洞顶有流沙层。"一名老兵用刀柄敲了敲头顶的砂石,几粒细沙落在火把上,溅起微弱的火星。
姜维拾起一块刻着"甲"字的断剑,剑身上的秦篆已被磨平:"蒙恬当年用此洞藏甲,必然后路。"他突然踢开脚下的碎石,露出半幅锈蚀的铜车马器——那是秦军辎重队的标记。阿莱娜蹲下身,指尖抚过车器上的云纹:"地道至少有二十年未用,要挖通需百人之力。"
姜维将银枪插入地面:"明日起,每日派十队士兵轮流挖掘,每队携带鸣笛,听见三声短哨立即撤退。"他转头望向洞口外的星空,赤电在远处嘶鸣,"告诉伐木队,造船的声响越响越好。"
第二折 西羌铁骑诱敌计
十月初五,陈仓南门的伐木声震得城砖簌簌掉落。阿莱娜站在三丈高的木架上,狼头刀精准劈断碗口粗的松木。她的西羌战裙浸透汗水,露出小腿上的狼形刺青——那是成年礼时用狼血纹的,每道伤痕都代表一场胜利。
"把原木堆成船形!"她用生硬的汉话大喊,指挥羌兵将原木捆成木筏。三名士兵抬着假船头经过,船身上用红漆画着巨大的"汉"字。城楼上的魏军斥候揉了揉眼睛,误以为汉军真在打造楼船。
王经在城楼踱步,手指叩击着女墙。这位雍州刺史的蟒纹玉带扣擦过城砖,留下细微的刮痕。"造船需三月,姜维却在十月伐木,分明是虚张声势。"他望向飞虎谷方向,那里的炊烟比往日稀薄,"传我将令,飞虎谷守军每日只许升三缕烟,务必让汉军以为粮草充足。"
与此同时,迷当的铁骑在子午谷口掀起三丈高的尘雾。五千匹战马分成五队,每队百人举着不同番号的汉军大旗,在谷口来回奔驰。张虎故意让新降的蜀兵暴露在魏军视野中,他们的衣甲上还沾着祁山堡的血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