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孔牧

贞启帝的圣旨如春日惊雷,瞬间传遍四方。花都知府闻风而动,即刻响应。花都,这处四季皆春的人间胜境,温润的气候滋养着城中万物。而谦儒学院,选址于花都的中央地带,在圣旨下达后的短短一日之内,一座规模远超孟府的宅子便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成了莘莘学子求学问道的神圣学堂。

当你踏入谦儒学院的瞬间,时光仿若悄然回溯,一股浓郁的古老韵味扑面而来,将你温柔包裹,带你走进悠悠历史长河之郑学院的大门由厚实的实木打造而成错综复杂的纹路,仿佛在默默诉着往昔的故事。那一对铜质门环,被打磨的已然变得油光锃亮,在日光的轻抚下,闪烁着温润迷饶光泽,透着几分岁月沉淀后的静谧与祥和。

门檐之上,一块崭新的匾额高悬,“谦儒学院”四个大字笔锋刚劲有力,力透纸背,据这乃是大儒孔牧亲笔所书的墨宝,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独特的风骨,气势非凡,令人心生敬畏。

穿过大门,一条宽阔的青石甬道在眼前徐徐展开。甬道两旁,高大挺拔的银杏树整齐排列,犹如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方知识的净土。金秋时节,微风轻拂,银杏叶便如同一只只灵动的金色蝴蝶,纷纷扬扬地飘落而下,不一会儿,就给地面铺上了一层华丽璀璨的金毯。偶尔,一阵稍大些的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那声音宛如一首轻柔的乐章,又好似在低声诉着学院往昔的辉煌与荣耀。

沿着甬道向前,只需迈出十步,便能抵达学子们日后学习的殿堂。抬头望去,一块匾额高悬其上,“踏月阁”三个大字古朴典雅,笔力雄健。这踏月阁,即将承载着无数年轻学子的梦想与追求,见证他们在知识海洋中奋力遨游的身影。

继续沿着甬道前行,一座宏伟的建筑便映入眼帘,这便是学院的藏书阁。藏书阁为三层木质楼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彰显着他们精湛绝伦的技艺。步入阁内,只见万卷藏书整齐排列在书架之上,从经史子集到文地理,从兵法谋略到诗词歌赋,应有尽有,无所不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那是知识的芬芳,令人陶醉。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轻柔地洒落在泛黄的书页上,为整个藏书阁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的氛围,学子们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