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两夹弦
孙叫枝的妈妈宋金花年底就满七十二岁了。宋金花不是屿石县本地人,宋金花也不是她真实的姓和名。孙叫枝妈妈的故事说起来很长,但不是这本书所要讲述的,这里只需提纲挈领讲个大概即可。
孙叫枝的妈妈是山东临沂董楼人,姓董名玉珍。十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随父亲去乡里赶集,听了一次两夹弦小戏《喝面叶》,喜欢得不得了。第一次听《喝面叶》有其偶然性,不久她又去集上听了一场《秦香莲》,这次属刻意之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但凡附近村庄乡镇搭戏台唱两夹弦,她场场不落。明面上她是喜欢两夹弦,知情人却说她喜欢上姓吴的操琴手了。
董玉珍学两夹弦得天之赋,一个唱段,她只需听一遍就能依样唱出来。但她不认为自己在唱两夹弦方面有什么异禀,反而对操琴手吴钦羡不已。
戏台上扮演秦香莲的演员喜欢随意发挥唱腔,拖音时长时短,很考验操琴手的应变能力。秦香莲每一次的不同既往的发挥,吴的琴音都能丝滑衔接,完美过门,无论定调、换气还是情感的烘托都达到极高的水平。
董玉珍对两夹弦唱腔的喜爱转化为对吴的倾慕。听戏所在的位置由台下转移到台上乐队位置。
那时候,剧团走乡串村,演职员非不得已不能回家。已婚的吴三十来岁,四十岁的样子,媳妇儿是圈外人,不随团,居家养老育小。吴一去少则月余,多则半年不见媳妇儿,交合之欲如缸中水瓢,越压反弹得越厉害。望见花苞一样的董玉珍每次演出均力争站在身畔,百般画面在脑子里叠现。
一个有情一个属意,吴不仅水瓢终于得遂所愿,还把董玉珍带在身边学戏。
董玉珍动的是真情,与吴的关系有了质的飞跃后,人面场由原先的眉目传情发展到嘘寒问暖,剧团本就是个信息传播集散地,事情不可避免地传播开来,导致吴的媳妇儿集聚一众亲友声色俱厉第杀至董家。
有家室之累的吴无法脱身而去,18岁的董玉珍只好隐姓埋名远走他乡,投奔屿石县母亲的一个远房亲戚。
遗憾董玉珍没有生在当今的社会。现在的如董玉珍彼时那般大小的女孩别说跟一个男人这这那那了,就算以一敌十、敌百,又如何?哪里需要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