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娃青年152集(第3页)
山娃第二天就把 “下乡卖面”事件的前前后后经过,加上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很深刻的做了一番“检讨”,并做了保证,表了决心!
他又去了粮油店,和张锦程大哥把黄局长找他,不让他再经营粮油店的生意的事情说了。山娃说就是帮忙也不行,领导怕他影响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后果。
张锦程也非常理解山娃的难处,恐怕他犯错误,就主动的让山娃结了账,把利润部分按照五五比例,分给了山娃。
从此,粮油店名正言顺的就靠张锦程自己经营了,经过前几个月的磨练和经营管理,张锦程也学到了不少经营之道,粮油店基本上有了盈利,规模也有所扩大了。
就在张锦程自己经营粮油店不久,他老家排行老五的弟弟张锦福,从赤峰开饭店因赔了钱,跑回家来,在老家茅山乡花园村,大山沟子没事可做,来找兴隆县城的张锦程二哥帮忙。正好,他二哥的粮油店也缺人手,就收留他一起合伙干。
在门店的办公室里搭了一张单人床,让张锦福就住在了粮油店里,一来看店,二来也解决了老五的住处。吃饭,有时他二哥从家里给他带一点、或者在店里用煤油炉简单做一点、或者去外面小吃摊或是小饭店吃一点。吃住问题解决了,他就和他二哥依托粮油店,一起做起了卖粮油的生意。
张锦福高高的个子,二十多岁,乌黑的头发,浓眉大眼,长挂脸,红黑的脸庞,一表人才。他说话带着沙哑的嗓音,有一点点络腮胡子,但他总是刮脸刮得很干净,显得英俊潇洒。
他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姊妹多,又住在大山沟子里,生活困难,就没再考大学,只身一人去了赤峰市,开始在饭店里做服务生,后来学厨师打下手,再后来就自己承包了一家饭店,因为年轻,光有一股子闯劲儿,但管理经验不足,经营不善造成了亏损。
他老父亲,平时卖点山柴,攒了一点积蓄,为他填补了亏损。所以,他才回到了兴隆县,落脚在他二哥的粮油店里。由于他聪明好学,头脑灵活,在外面开饭店闯荡了几年,锻炼的能说会道,对人热情周到,服务态度好,进货渠道又拓展到了山东省以外的东北等其他地区,不仅卖大米、白面、东北大豆、五谷杂粮,还经营了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调和油和荤油等油料品种。山城粮油店在他的到来,经营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山娃看到了粮油店日益红火起来,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他与张锦福也逐渐的熟悉起来,有时也去粮油店与张锦福喝酒聊天,谈天说地的,与他很投脾气。他很聪明好学,对文学小说、诗歌等作品也很喜欢,山娃也经常把自己学过的电大课本拿给他看。
山娃在1985年6月18至20日,在承德第九中学顺利的通过了电大期末考试,这也是第六学期,最后一个学期的、现代汉语、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三科考试。电大工作站姚老师,通知在8月1日左右考试成绩才能下来。
等公布了考试结果,如果没有挂科,就要发给“中央电大中文大专毕业证书”了。山娃因为在学习电大的六个学期中,从没有挂科,就深知自己要摘掉中专的帽子,时间离得不远了,他激动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