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爱情永道信息凯歌

第4章 山娃青年151集(第3页)

 她说着,就把五块钱从衣兜里掏出来,递给了山娃,同时又给山娃使了一个眼色。山娃心领神会的接过了钱,还了她一个眼神儿,点了点头。然后又转过头去,冲着还在烙饼的张锦程大声说:

 “张大哥!别再烙饼啦!我收钱,你赶紧给崔大姐由车上卸下一袋面来,她把钱交给我了哈!”

 “好的好的!别着急!马上给这位大姐拿面啊!”张锦程说着就急匆匆的来到了三轮车跟前,卸下来一袋等外面,递给了妇女主任崔望花。

 就这样,大家一看妇女主任带了头,也都纷纷的品尝起了烙饼,尝了以后,确实感觉不错,都赞不绝口随着妇女主任说着:“不错不错!”“香酥软糯!”,“香酥软糯!”不一会功夫儿,你一袋、我两袋,100 袋等外面粉就一抢而空了。

 还有没买到的村民,很失望的问着山娃:“你们还卖吗?还来吗?”

 山娃看看手表,时间还早,就说“我们还卖呢!这就去拉,一会儿就回来。”

 等到面粉卖完了,山娃把妇女主任崔望花的那5元钱,偷偷地又塞在了她的手里,一脸感激的说:

 “谢谢崔大姐!谢谢大姐!您再发动发动姐妹们,我们再去拉一车,继续合作,您当好我们的‘面托儿’,奥奥!不对不对!是‘志愿者’,‘志愿者’!”

 “哈哈哈!去拉面吧!我去发动发动!是‘志愿者’!不是‘面托儿’!记住喽!是等外面,不是麸子面!”妇女主任崔望花爽朗的、哈哈的大笑着,对山娃幽默风趣的说道。

 山娃看着崔大姐也会意的随着“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他就和张锦程开着三轮车返回了大东区面粉厂。

 在去拉第二车面粉的途中,山娃心里盘算着第一车的毛利是,一斤差价一毛,一车两千斤,差价赚200元 ,送给村支书和妇女主任各一袋,两袋10元,现场制作烙饼,再扣除一袋面粉5元(当然用不完,以后接着再用。),租车费一天20元,就按一天两趟计算,每趟10元,总计费用25元,净赚利润175元。

 “发财啦!发财啦!发大财啦!”山娃高兴的喊着,对着张锦程喊着。张锦程听到了山娃的呐喊声,也情不自禁的“嘿嘿”笑了,他虽然不会像山娃那么精打细算的会算账,但他开心的是:能把麸子面卖出去就行了,他恐怕没人要。看起来,山娃老弟说的对:“实践出真知啊!”

 到了面粉厂又拉了第二车面粉,如出一辙,山娃把第二次拉的面粉钱,用卖了的货款付了300元,又撒谎说走得急,钱没带够,第一车货款欠条暂时先押着,等下午来了一起付给。通过崔婉婷和她的闺蜜任燕主管会计的关系,山娃顺利的拉出了第二车面粉,上午不到11点半,就卖完了第二车“等外面粉”,惯例送给了妇女主任崔望花一袋面。

 当然她这个“志愿者”没白当,也真够卖力气的,她走街串户,家家登记,又预定了第三车面粉,她告诉山娃要在下午3点之前,再送一车拉到村委会大院里。

 山娃和张锦程高高兴兴的、开着三轮车返回了兴隆街里,山娃在街边找了一家小饭店,邀请张锦程一起下馆子,张锦程把车停在了饭店门口,随着山娃一起走进了小饭店。

 山娃要了一只熏鸡八毛和一盘溜肉片三毛,又拌了一盘豆腐丝一毛五分,买了一瓶啤酒五毛,张锦程开三轮不敢喝酒,只能买了一瓶汽水一毛五,买了两碗大米饭一毛;合计花了两元钱。这是他俩最奢侈的、吃了一顿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