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娃青年8集(第2页)
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符合当时社会的背景和需要。山娃把每个人物都编写唱词和对白,也别说,还真像那么回事。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了五场小评剧的编写任务,他起个剧本的名字就叫《灌渠颂歌》,然后邮寄给了县评剧团的詹团长。
等待,漫长的等待,过了一个多月,终于詹团长给他回了信,说剧本虽然有些简单,但符合当前形势,基本符合要求,已经上报到县计委,如果县计委批了合同制指标,就很有希望能够被录取上班了。王书记知道了山娃已经顺利过关,估计没什么大问题,于是找到山娃说:
“这是好事,我们不能耽误你的前途,那就不要当伙食管理员了,我们准备好让你随时可以去上班!”就这样,山娃干了一年多指挥部伙食管理员工作结束了,又回到了一连连队,准备去县里评剧团编写组报到上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山娃的等待中,没办法又和大家一样,干起了推石头,砌灌渠,和水泥,筛沙子的工作,连队民工们风言风语,也不时的灌进了山娃的耳朵。
“他下来了?准是犯错误了吧?”
“不是贪污?就是腐败了?还能有啥事?”
“堂堂的指挥部管理员,怎么又回到连队来和我们一样下工地劳动啦?”
“也许是自己不愿意干了呢?指挥部里不好干,伴君如伴虎哦!”
“还是有事?没事怎么也能安排在指挥部里干点别的呀!不可能回连队接受改造吧?”
“呵呵!哈哈!呵呵呵!哈哈哈!”
人们议论着,猜测着,讥笑着,挖苦着,说什么的都有。山娃听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又无法解释,解释也解释不清,只有他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想:“没有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让他们说去吧!反正也快要走了,等到走那一天,一切都会明白了。
随着施工的进展,一连队又搬家到了靳杖子往北的双芦台大队,距离老虎沟水库越来越近了,只有一个山梁之隔,他们要把双芦台大队灌渠的渡槽与水库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封闭式的万米灌渠,这就是“东方红灌渠”。山娃依然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时间长了,大家的闲言碎语也少了,和往常一样,不再瞎议论了。可是山娃却是心急如焚,几个月过去了,录取的通知杳无音信。他问普利亚招工的事,得知他也没有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