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山娃少年32(第2页)
班级的文艺委员,是洒河南公社的李萍担任,李萍爱说爱笑,水灵灵的两只大眼睛好像会说话,乌黑的头发扎成了粗粗的后辫儿,白白的、圆圆的脸庞,让每个男同学都想多看上几眼。她不仅学习成绩好,还能歌善舞,是最佳的人选。生活委员,落在了憨厚朴实的来自三道河公社的卢祥身上,他家庭很苦,父亲多病,母亲带着3个弟弟和他,家在农村,生活很艰苦,但他为人厚道,吃苦耐劳,对人热情实在,也是担当生活委员的出色人选。体育委员是东闫杖子大队的王祥,大高的个子,在初中就是篮球健将,虽说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体育项目都很精通,乒乓球还参加过各个学校的大赛,拿过全站区的第二名。也是很理想班委会成员。
就这样,九班的班委会就这样组成了:班长佟义;副班长兼学习委员山娃;文艺委员李萍;生活委员卢祥;体育委员王祥。形成了九班的核心领导层。开始了新的学期、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学习和生活,山娃感到:平生以来,遇到了生命最有意义、活得最有价值、心里充满了最有惊喜和希望的整个一个年代。。。
第三章 山娃少年32
春节过后,天气还有些寒意,特别是没有化净的积雪,还残留在街头巷尾的路边上,一堆堆的像刚刚死了人埋起来的小坟咕嘟,夹杂着泥土,被中午的阳光照射的在不断的融化,夜晚的冷风一吹,又冻成了冰块儿。。。
半壁山高中,实际上是由过去的初中改造而成的,就在原来山娃上小学的前院。而小学被改造成了初中,小学由各个大队自办了,这样一来,历史遗留下来的半壁山国办小学就不复存在了。这座古老的国办小学和初中,就变成了南院为高中校区,北院为初中校区了。
校区的位置就在半壁山公社的东闫杖子大队的木杖子村,东闫杖子大队分为木杖子、董杖子、闫杖子三个相邻的自然村,校区的西边是半壁山大队,所在地是木杖子,东边是闫杖子,南北是被大山夹着。靠近南山根儿就是洒河的下游,直接向东流入横河,然后两股河流汇入滦河。
山娃又踏上了他的上学之路,这是在他的努力下和爸爸的竭力支持下才成功的。他迈进了憧憬已久的高中学校大门,虽然过去与他上初中的学校一墙之隔,但他很少到那边去,再经过整改翻新,学校比在初中念书的学校确实宽敞、明亮了许多。学校不仅有教学区,还有食宿区、有许多同学离家较远就住宿在学校里。
山娃被分配在高一九班,还有十班和十一班,组成一届三个班级。上一届是六、七、八班。九班的班主任正是丁华老师,见到报到来的山娃,高兴的说:
“欢迎你来到九班啊!原来你不是分配在九班,因为你中考数学成绩得了满分,我是九班的班主任,又教数学课,所以把你偷偷的改到了九班。呵呵,希望你继续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