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爱情永道信息凯歌

第1章 山娃出世2(第2页)

 舅舅开口说话了:“姐夫,你快看看我三姐,她有病了。”这时,站在门口的士兵才看到秀兰面目焦脆,精神发呆,两眼发直,愣愣的站在那里。她暗暗念叨:“这不像赵明了,不像了。。。”

 赵明赶紧把她们让到屋里,坐下来问到:“怎么了?生了三喜,怎么像变了个人啊!”舅舅就把在家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起来。赵明:长方脸,尖下颚,留着分头,眼睛虽小但炯炯有神,一身合体的军装,腰间扎着皮带,领章是鲜红的红旗样式,红五星帽徽别在军帽的正中央,好气派、精神。他听完后,慢慢说道:“唉!都怪我,参军临走时,还和你姐姐生气走的,要不也不会成这样。”站在一边的迎接她们娘仨的士兵提醒说:

 “赶紧给嫂子看病吧!听说杨树岭村里有个老中医,不妨让他先给看看。”

 “那好!先让看看再说。”赵明附和着。

 迎接的那个士兵叫见廷,和赵明同龄,也是结婚后参军的,还与赵明分在了同一个班,又是兴隆县老乡。平时很要好,又住上下铺,他知道了自己的妻子生了个丫头,很不高兴。这次山娃和妈妈来看爸爸,格外喜欢这个“小萝卜头儿”三喜,他说:“明天你请假陪嫂子看病,三喜就交给我吧!”赵明点了点头儿,随手抱起了三喜,三喜知道这就是自己的爸爸,也就不害怕了,用小手摸着爸爸的脸颊和刚刮过的胡茬儿。秀兰好像也认出了这就是她日思夜想的丈夫,苦笑了一下说:“这回可好了,我们不分开了!”说着眼泪就滴滴落下来了。于是,见廷就说:“你们说话儿吧!我安排三喜的舅舅住处去。”说完与三喜的舅舅陈杰出去了。

 屋里一片的宁静,秀兰看着丈夫,赵明看着妻子,许久。。。

 第一章 山娃出世2

 兴隆县半壁山村,是一个山城,一条洒河由西向东潺潺流淌,汇入了滦河水系。村庄很大,靠近西头大部分以姓氏赵家为主,东头姓氏较为复杂,有门家、陈家、王家、温家、胡家等等,山娃的姥姥家就是陈家一大户。舅舅有三个,姨有两个,母亲排行老三,在下有三个弟弟,姊妹六个。

 山娃三岁了,始终没有见过父亲,天天哭喊着要见爸爸:“妈妈!爸呢?我要爸爸!”妈妈秀兰无心管山娃的吵闹,她更想自己的丈夫啊!自从丈夫赵明结婚后一个多月就离家参了军,到现在三年过去了,还在平泉执法队服役。

 因为父母说和才与秀兰成了亲。他的性格是好说、好笑、开朗、直爽,且好学读书,20岁了初中毕业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学校,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秀兰成亲。而秀兰是村东头陈家的三女儿,可是她与赵明的性格截然相反,她文静、内向、不善言谈、诚实本分的农村姑娘。俩人的结合主要是双方父母所致。匆匆结婚,没有恋爱基础,也谈不上情感,所以就主动要求参了军。

 秀兰自从生了山娃抑郁寡欢,在呆月子期间,昼夜思念自己的丈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的思想深深地扎在了这个大门不出,二门不到的农村大家闺秀脑海里,日思夜想丈夫是当然的。生山娃的痛苦需要丈夫的安慰和体贴,可是丈夫参了军无法回来,可自己连一封信都不会写,无法向丈夫表白自己的感情!所以,她把对丈夫的思念深深地埋在了心底。。。生理的需要和精神上的折磨,在月子期间就坐下了抑郁症的病根儿,天天茶不思,水不饮的苦了山娃没奶吃。

 时间越长,思念丈夫的心越急切,那种精神的需要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