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三类产业,扎根基(第2页)
“聪明。”杨鸣笑了笑,“废品站呢?”
“废品回收站表面上看不起眼,其实是块肥肉。”阿军眼睛亮了起来,“我们在冀北和辽西有六个大型废品回收站,每年能处理二十多万吨各类废旧金属和纸张。这块去年纯利润有四百多万。”
杨鸣听得很认真:“运输这块怎么样?”
“这是刚起步的业务。”阿军解释道,“我们有货车二十辆,主要跑煤炭和建材。因为起步晚,现在还在亏,去年亏了一百多万。不过我已经拿下了两家水泥厂的固定线路,今年应该能扭亏。”
杨鸣转向孔强江:“老孔,你怎么看?”
孔强江从墙边走到桌前,指着地图:“阿军的产业分布有点散,但覆盖了北方这几个关键节点城市。特别是废品回收这块,看着不起眼,实际上已经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话语权。”
杨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隆城这边什么情况?给我说说。”
阿军坐直了身子:“隆城不大,常住人口六十多万,但地理位置特殊,是连接冀北、辽西的交通枢纽。这里的地下势力主要有三股。”
他竖起一根手指:“第一股是刘家的人。老刘头原来是国企厂长,下岗后带着一帮工人混饭吃,现在主要控制建材市场和部分夜场。人不多,也就四五十号,但关系网硬,在本地很吃得开。”
“第二股是王雄的人。这帮人原来是做运输的,后来跟上了快递的风口,现在垄断了一些物流。他们的特点是人多,有上百号,但都是些开车的小年轻,动手能力一般。”
“第三股是南来的赵家。赵家原来在南方做生意,几年前才来隆城。他们资金雄厚,一来就拿下了两个大型商业广场的开发权。现在手下有专业团队二十多个,都是从南方带过来的老手,装备精良。”
杨鸣听完,揉了揉太阳穴:“三股势力之间关系怎么样?”
“刘家和王雄互相制衡,井水不犯河水。赵家是外来户,跟本地人关系紧张,经常有摩擦。去年赵家的一个工地被王雄的人砸了,死了两个人。后来赵家派人把王雄的两个堂弟打成了残废。”
杨鸣沉默片刻:“衙门那边呢?”
阿军摇摇头:“不太平。去年换了市长,新来的姓陶,五十出头,雷厉风行。上任后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已经抓了几十号人。刘家和王雄都被动了几个骨干,损失不小。只有赵家因为来路正,关系通,暂时没被动。”
“执法局呢?”
“局长姓孟,五十多岁,算是地头蛇了,在当地干了十几年。为人老谋深算,从不轻易表态。”阿军顿了顿,“不过我跟他儿子有点交情,偶尔能打听到些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