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晚自习


京城。

 

专家评委组在燕京大学不远处有一处专门的办公位置。

 

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面对面坐着。

 

“老邓,今年第一篇90分以上的文章出来了,是从金陵大学过来的,我打印出来了,你看看。”

 

邓祥武接过打印出来的文稿,从兜里拿出老花镜,这才看了起来。

 

整个专家评委组,一共有十个人,其中有《华夏文学》的出版社社长,蔡林山,

 

燕京大学文学系客座教授,同时也是知名散文作家的翁中和。

 

还有专业的评论家,以及几位特级教师和职业作家。

 

阵容之豪华,可以说是历年来的最高了。

 

邓祥武则是唯一一个以历史学家的身份,被邀请的评委。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

 

而这位邓老先生也写过不少研究历史的书籍,许多大学教材也都出自其手。

 

“其他人都看过了?他们给打了多少分?”

 

“看过了,翁教授给了95,蔡社长直接打了99。”

 

“99分……我记得这才是市级的比赛吧,就给这么高的分数,后面要是还有更出色的怎么办?”

 

邓祥武推了推老花镜,面容严肃,嘴里说着,手中的文稿则是已经翻到了第二页。

 

“你看了就知道,要我说,蔡社长这分数打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邓祥武没有回话,而是眯起眼睛,严肃的面容突然缓和下来。

 

露出了一丝笑容。

 

“难怪能把你们给唬住了,这位小朋友,小心思没少使。不过单从文笔,结构来说,也担得起这个99分了。”

 

“怎么说?”另一人好奇的问起来。

 

“你看,从战国到宋朝,被他用寥寥几位串联了起来,其中的重要节点,写的非常详细,不过其中有不少,都是没有史实支撑的故事。”

 

顿了顿,邓祥武继续解释:“春秋笔法用的不错,这水平,确实超过了同龄人太多。”

 

“你的意思是,他是当作一篇小说来写了?”

 

“可以这么说,算是讲了一个横跨几个朝代,半虚半实的故事,我就随着蔡社长,也打个99分吧。这位学生要是能进历史系深造,说不定将来能坐到我这个位置。”

 

邓祥武点点头,话中带着一丝欣慰,从这篇文章里,他难得见到了一个人对历史的无限好奇,和他年轻时颇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