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第 22 章

 刘蔚并不担心自己的邀请会被拒绝。

 “商人重利轻别离”,这句诗不仅仅是埋怨,也是在描述事实。

 商人重利自古不变,他们不可能抵抗得了刘蔚画出来的大饼。刘蔚这个饼仿佛就是画在他们的心弦上面。

 没有人可以逃过画饼的陷阱。即使上个世界里大部分人那么聪明,不也逃不出老板画的饼,同事给的锅嘛。

 刘蔚并不担心他们没人上套,如果有些人想干有些人不想干,也可以合纵连横,示之以威,诱之以利。

 最坏情况是这些人一块铁板,一致反对刘蔚的行为。

 且不论刘蔚是县令,单说刘蔚画出的这个大饼,就不可能全部人都拒绝得了。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拼一拼铁甲变机甲。

 人们可以为百分之三十的利润铤而走险,而刘蔚给出的可不是小头小利,是未来泼天的富贵。

 刘蔚在开完会后,就将这些想法抛在身后,他还需要更多的人和更多的窑口。

 他现在需要去其他地方的窑口挖一些工匠过来,但这种事情他出面不合适。

 他拿起毛笔打算写一封书信给刘母,让刘母帮忙搞定这些事情。

 他一个毛头小子怎么会认识那么多地方的县令,这个时候自然要从靖武侯侯府借势。

 三天时间在老烟头等人度日如年的煎熬里慢慢地离开了。

 刘蔚这段时间把自己窑口的工人都暂时停工,全部都被刘蔚拉去盖新的瓷窑。

 馒头窑占地不大,可以在田间地脚等等地方自己窑烧制。

 在上个世界后世对景德镇的记载中有一句“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形容。

 刘蔚倒是没想过把瓷窑随便挖在田地里,他要把自己靠近水路的那几块地上都建成瓷窑。

 瓷器最好还是水路运输,毕竟这样做陶瓷碎裂的概率会比陆路减少很多。

 这三天里,众人不仅充分交流意见,还推举自己这些人里做事情最为灵活的钱胖子作为代表和刘蔚这边交涉。

 “既然县令愿意提携我们一起做事,我们自然愿意跟着县令一起成大事。”钱胖子说道。

 “县令也知道我们都是小本生意,”钱胖子赔笑道,“县令您也要体谅我们这点祖传的手艺。”

 刘蔚拿出自己这段时间压在手里的订单道:“这些单子我一个人也做不来,自然是希望整个县城能够发展的更好。”

 众人看着订单眼神一亮,虽然很早之前刘蔚就在说要分订单给他们,但是画好的饼没吃到嘴里还是不安心。

 “这些订单你们自己分配,由白珪来检验瓷器合不合规格。你们一个个都注意不要偷工减料。”刘蔚接着说道。

 众人连连点头道:“这是自然,我们才不会自己砸了昌南的招牌。”

 他们现在才明白刘蔚之前宣传昌南瓷器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