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第2页)
那时候的冬天,手上的冻疮一片连着一片,整个手肿得像白萝卜。砚台是凉的,又要磨墨,又要加水。
“怎么不苦!那个时候如果不是对圣贤书的向往,谁愿意去学呢?”冯笃行说道。
冯笃行奇怪这个县令为什么忽然开始问自己这些问题。
难道这个县令没看出来自己是来找他麻烦的吗?冯笃行不太清楚到底这个县令问这些是为了什么。
刘蔚点头继续道:“如果重来一遍,给你一个学习圣贤书没那么苦的环境,你还愿意学吗?”
冯笃行不假思索地说道:“那自然是一定会学习的,”
那么差的环境他都能学下去,好一些的环境他依然更能学下去啊。
他又不是因为受苦而喜欢的圣贤书,是因为喜欢圣贤书所以忍受了所有的苦痛。
冯笃行刚说完就发现自己把自己之前的论点给推翻了,他只好继续道:“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我们不应让全部民众都学会圣贤书,这会让他们都想着读书,地无人耕,粮无人收。”
《论语》中记载有孔子的这句话。如果谁都去读书了,谁来耕田养蚕?
冯笃行不就是因为读书后立志科举,皓首穷经也只是一个童生。
他自然知道读书这条路的付出成本有多高,因为成本这么高就很难去转走别的路了。
刘蔚问道:“你可知道我普及这十个字的写法是为了什么?”
冯笃行奇怪地说道:“不是为了教书育人吗?”
他真的不知道刘蔚办这些字的普及是为了什么,不都是为了教书育人,教化百姓吗?
刘蔚摇头道:“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为我做工。”
刘蔚拿出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告示放在冯笃行面前道:“先生,这是我教人写字的初衷。”
冯笃行拿起告示,第一眼注意到的不是告示内容,而是那一手笔力雄浑的楷书。
“好字!”他不禁先感慨了一句。
不知道为什么,本来气势汹汹的自己现在已经不怎么生气,而且已经情绪稳定到可以夸赞对方的字体了。
刘蔚被这忽如其来的一声夸奖到良心有点疼。他又指了指告示道:“先生,您看我教他们是为了更好的让他们做工。”
冯笃行认真看着告示上的字,这才明白刘蔚并不是像他想的那样像私塾一样教人识字。
这次教人识字不是为了培养他们走科举,而是让他们成为更好的工匠。
冯笃行悬着的心终於放下了,他哈哈尬笑道:“原来刘县令心中早已有了城府,倒是冯某杞人忧天了。”
刘蔚听到这句话就知道冯笃行已经认输了。
他其实并不是真的只是为了招工而教人识字的,但是要想一个事情发生改变总得事出有因。
刘蔚并不觉得自己会止步於此,他教人写字就是为了打破知识垄断,只是现在刚刚开始。
刘蔚面带诚恳地道:“先生也是担心我不知轻重而已,其实我也懂先生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