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第 3 章
司马英长长叹了口气:“够了,你想要什么?”
他这句话故意压低声音,以防被门口的百姓听到。
他可以让衙役不动手,但是刘蔚还带了近一百人的家丁。
就算衙役不敢动手,家丁也一定会动手。衙役可能看在他的面子上会打轻一些,家丁可不会。
司马英有好几个弟弟,但是唯独司马闻是他最亲近的那个兄弟。
就算司马闻真的挨了五十杖,可能刘蔚会准备下一个局等他进去了。
今天是司马闻,后天可能就是其他的事情了,不如直接看看对方这次到底想要什么。
“我要以后的赋税减去一成。”刘蔚这句话是深思熟虑说出来的。
很多赋税其实是地方县衙自行添加的,尤其农业税丶商业税这些是一层叠一层,在最下面已经变成了重於泰山的巨石。
这些重於泰山的税赋压在每个人身上都是足以压弯脊背的苦痛。
司马英皮笑肉不笑地大声回答:“正好想跟县令您说这个事情,我们今年的秋赋还差七成没有完成。”
谢修文问道:“之前的税赋都是谁在负责?”
司马英到:“自然是上任县令,可怜现在这个重任落在了刘小知县手里。”
门外的百姓一片哗然。前面的几句话他们没有听清楚,但是后面这两句他们全都听清楚了。
现在还要由这个小县令来对他们进行收税,甚至是秋税的十分之七。
夏税一般在六月交完,秋税一般在十一月交完。现在已经八月了,距离交完秋税还有三个月时间。
一时间,衙门口的老百姓谁都不敢提自己交没交过秋税。
毕竟你有没有交税其实就是官老爷一张嘴的事情,交没交已经不重要了,交的金额也不重要了。
一个个本就在生存线上下浮动的人,怎么能够做到再多交那么多的税银。
他们就像认识到危险的一群燕子,不敢再凑任何热闹,急急忙忙地飞走了。
司马英看到这个局面满意地说道:“知县事大人,您还要熟悉衙内摆设吗?”
刘蔚并没有太理会司马英的话,而是拉着谢修文来到了前县令的公文案前。
谢修文问道:“秋税这个事情你打算怎么做?”
刘蔚摸着公文案上的印章和地图,听到了系统的声音:“恭喜宿主接手县衙,确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获得奖励:平焰窑图纸一套。”
这个奖励好像不太实用。
刘蔚知道平焰窑就叫景德镇窑,本身就是景德镇特有的瓷窑构造。
因其形状如鸭蛋,也称“鸭蛋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