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欢欢喜喜进家门

欢欢喜喜进家门,二嫂乐的合不拢嘴,说,我就是马家的人。

 第222章说道,王师傅大闯马家‘府,来势汹汹,竟有‘兴师问罪’之意,心想,你马家有何能,如此刁钻,我家啥彩礼也不要,就想将女儿相许给陪你家,你却不要。没想到,俺爹俺娘笑脸相迎,说出原委,才知道都是媒人搞的鬼,于是王师傅慷慨激昂,当场定亲认亲,并拿出自己的手艺,亲自下厨上灶,炸出油条,当做认亲的喜宴。两家亲家吃得喜笑颜开。接下来这一章,我就说我家如何迎亲。

 两家相见一面,二哥的亲事两家大人就说定了。定下了,俺爹俺娘高兴了几天,高兴,俺爹那几天,上队里干活去,赶着老牛犁杖走着道,还哼着小曲呢。高兴,俺娘也高兴。

 俺家高兴,老王家也高兴。在那天走时,俺爹俺娘都给王师傅和姑娘送到俺家大门口了,王师傅说,亲家,刚才光顾得高兴了,忘说了,忘了一个事儿,我姑娘在家,现在也没事,那么的,你们拿点鞋面布和袼褙,叫俺家姑娘,给家林做两双鞋吧。

 那天王师傅说,俺家还没有好的鞋面布,袼褙也没有。俺娘说,王大哥,俺家现在还没有啊,等几天吧,等几天,我找找,看我攒那几块布,哪块能当鞋面布,我再打两桌子袼褙。等着这鞋面布和袼褙我都准备好了,我叫俺小六子给你们送去。当时,俺娘一说,王师傅立刻没有了笑模样。还是俺爹心眼来的快,怕王师傅有误解,说,哎呀,他娘,你没袼褙,哪天你就打。这鞋面不好说,你没准备好,那你哪天准备也行。现在你先拿一块,叫姑娘拿回去,没事了,先搁布上画一画,先练一练。俺爹一说,俺娘立刻明白俺爹的意思了,就赶快跑回来拿了一块布。

 俺娘拿了一块,还是挑一块好的小花纹趟绒呢。那就消除了误解。等到那天晚上,俺爹和俺娘,说起拿布料的事还笑呢。俺娘笑笨,说还是俺爹脑子来的快。俺爹说,这就对了,你拿一块布料,做不做鞋是小事,你拿块布料给姑娘了,说明这门亲事定下了,叫亲家放心了。

 亲事定下了,俺娘就赶快找铺衬打袼褙,找鞋面,没过几天,两桌袼褙打好了,两双鞋面布也找好了,俺娘又找到俺二哥穿的鞋,拿张纸比着用剪子,替了个鞋帮样,小弟弟给王家送去了。送去了,王家就更托底了,知道我家对这门婚事认可了。

 认可了,没过几天,姑娘把给二哥做的两双鞋给送来了,姑娘给俺娘说,娘,我什么时候过来呀?我过来了,叫俺爹给队里说说,说好,我好上队里铲地挣工分啊。我三兄弟不是队里的记工员吗?他也是队里的领导啊。

 姑娘给俺娘说了,俺娘给我说,你大姐来了,来了给你二哥做的新鞋送来了,着急了,问啥时候能过来,想上队里干活去?说你是队里的记工员,想叫你给队里说说。

 俺娘哥我说,我说这是催婚,这事得问俺爹,我给队里说,估计队长能答应,队长答应了,要是出岔了呢?一天晚上了,我把大姐要上队里干活的事给俺爹说了,俺爹笑了,俺爹说,这事你先不用给队长说,咱得想法抓紧给你二哥和你大姐的婚事办了。

 办,办婚事,正是队里刚种完地,锄头一遍地的时节,豆角和各种菜刚种地里,土豆也刚栽上。谁家都没有菜啊。没有菜,没菜还没地方整去呀,那个时代没有市场,没有卖菜的。

 那个时代,在农村,谁家办喜事都是自己在家操办呀。操办,那个时代,农村操办规模还大呢,都图热闹啊;谁家待客都得三四十桌呀,菜预备少了,不够吃啊,那就丢人了。那时候,一个生产队,有七八十户,谁家有事,那都是全班抬呀,谁都去呀,有钱的捧个钱场,去上礼,拿两元钱,没钱的捧个人场,没钱的也去,去干啥,去干活,去帮着借盆借碗借吃饭桌,帮着上大井挑水烧火,切菜,洗菜,炒菜,端方盘,刷盆刷碗。拿两块钱上礼,那个时代上礼,叫随礼,那随礼一般男的不去,男的在队里干活,没时间,请不下假来,多半是家里媳妇去,媳妇去,那个时候,在我住的那个地方,把媳妇都叫屋里的,屋里的去,一般都是去三四个,形式是屋里的抱一个小的,领一个大点的,外面还有一个自己去坐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