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物资交换助我暴富孑与空
第37章 参王(第3页)
常建新认为,虽然目标是当古董卖,但同样是古董,卖给谁也应该有讲究。
有些古董爱好者更偏爱瓷器,有些古董爱好者更偏爱金器,有些古董爱好者更偏爱青铜器。
自然也有些古董爱好者更偏爱玉器,他想找的就是那种更偏爱玉器的古董爱好者,尤其对方还是富豪。
“有,铜锣区有一位周先生,碧湾区有一位房先生……”
拍卖场负责人一连说出了四个人,都是底蕴很深的富豪,而且对古董玉器很有研究。
常建新向他要了这些人的联系方式。
拍卖场负责人把这四人的联系方式给常建新的同时,还询问常建新有没有兴趣把所说的这些玉器交给拍卖场进行定价和拍卖。
在他看来,常建新能拿出三根参王来拍卖,其中一根还近四百年份。
而且他们刚才定价的时候,几百万的起拍价,甚至两千万的起拍价,常建新的情绪都没有显出多大波动,说明常建新起码也是一个低调的隐性富豪,身价不低于几千万,能拿出手的玉器,肯定不会很差。
常建新却摇头。
他特意了解过历次拍卖的各种成交价,发现但凡是古董,能拍出高价的,比如瓷器,不仅出处明确,名人制作,名窑烧制,要么年代够远且够精致。
常建新的玉器精致程度肯定不用说,可唯一的缺点就是年代太特殊,明明是西晋以前的样式,却偏偏最多四五百年历史。
存世年代不对,各方面都不明确,有太多让人疑问的地方。
参加拍卖会的其实没有几个古董爱好者,多是正常的有钱人,很多都不懂古董,只喜欢对那种明确不会贬值,甚至预期还会升值的古董放心竞价。
他这批玉器,找到一个对的人,比面向几百个富豪去一件件拍卖更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