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章 地表战1(第3页)

 于是乎,仗打到第三天,志愿军的阵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炮击,其火力密度超过了二战的最高水平,从而诞生了一个名词:范佛里特弹药量。 

 然而,令“联合国军”大跌眼镜的是,无论他们的炮击有多猛烈,每次步兵冲锋时,志愿军的阵地上总会冒出志愿军战士的身影,就连火力也没丝毫的减弱。 

 而这一天打下来,南棒子军又填进去半个团,不过他们也并非全无收获,最起码他们知道了志愿军利用坑道躲避他们的炮火。 

 只是知道了志愿军的战法是一回事,怎么对付他又是另外一回事。 

 “联合国军”想用飞机侦察坑道的出口都不行,因为战场上硝烟弥漫,有时能见度都不超过一百米。 

 敌人最后也只能用曲射炮轰击志愿军的阵地,希望这样能大量杀伤对手或者炸塌坑道入口。 

 只是敌人在没占领任何表面阵地的情况下,想对付藏在坑道里的志愿军也是力有不逮。 

 最后还是一名米官指挥官想出了个阴招,让南棒兵跟着徐进弹幕冲锋,而弹幕和南棒兵的间隙只有百来米。 

 还有更狠毒的就是,米军在南棒兵冲到离志愿军阵地五六十米时,就对志愿军阵地进行无差别覆盖。 

 敌人这招一出,志愿军的伤亡急剧上升,点然,作为炮灰的南棒兵死得更多。 

 到了20日,“联合国军”见两处高地久攻不下,米军动用了30架b-26轰炸机对这两处进行了地毯式轰炸。 

 同时还组织了三百门大口径火炮和一起对我军阵地进行轰击。 

 而米军的四十辆坦克因为地形限制,不能发起冲锋,却也抵近了高地,作为固定炮台,直接支援步兵的进攻。 

 而为了一举拿下高地,敌人一次性出动了三个步兵营,在宪兵队的督战下,对我方阵地发起了波浪式的轮番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