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张好古东溪听水夜半更

第三八三章 周口店到京城的路修好了(第2页)

面对如此火热的市场需求,张好古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再成立一个建筑工程队,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并进一步推动当地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时间来到了四月份,就在水泥路施工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一个更为庞大的工程——铁路建设,也悄然拉开了帷幕。与水泥路不同,铁路的建设需要极高的精度和专业技术,这对张好古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铁路动工初期,张好古亲自坐镇施工现场,事必躬亲,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不仅要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与此同时,王徴也不时地参与其中,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铁轨在工人们的努力下,一寸一寸地向前延伸着。每铺设一段铁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测量和校准,以保证轨道的平整度和准确性。然而,修建铁路并非易事,其中最大的困难便是原材料的供应。

大明缺铁,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尽管周口店和军户集的炼铁厂日夜不停地生产,但所产出的铁除了用于制造武器外,几乎都被张好古拿去铺路了。这无疑给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让张好古承担了极大的风险。

大臣们对张好古的这一举动几乎都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仅会耗费大量的资源,还可能导致国家的缺铁问题更加严重。然而,在这群人中,也有一些头脑较为清醒的人,他们看到了张好古所做之事背后的潜在利益。

毕竟,张好古之前所成立的那些工厂,无一不是赚得盆满钵满,利润爆棚。这些人深知张好古的行事风格,他绝对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比如说崇祯帝和徐光启,他们对张好古的了解可谓是相当深刻。他们都知道张好古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所以对于他这次的举动,虽然心中有些疑虑,但还是选择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