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张好古东溪听水夜半更

第三七一章 办还是不办

对于办学这件事,崇祯皇帝可谓是相当重视。毕竟,教育乃是关乎国家兴衰、民族未来的大事,自古以来,历代王朝都将教化置于首位,而在六部之中,礼部更是位列第一。

 

崇祯皇帝仔细地审阅着相关的文件和方案,时而沉思,时而点头,对其中的细节反复斟酌。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对张好古说道:“致远啊,这可是一件大事,朕一个人实在难以决断。这样吧,把内阁和六部的官员们都召来,咱们就在这里共同商议一番。朕认为这个计划大有可为,一旦成功实施,其影响必将深远。致远,你稍等片刻,朕这就派人去传唤内阁诸位大臣和六部的大人们前来。”

 

张好古连忙应道:“微臣遵命。”在等待内阁诸位大臣和六部官员到来的这段时间里,皇帝和张好古并没有闲着,他们继续就办学的事宜进行深入探讨。

 

皇帝提出了一些问题,张好古都一一详细地解答。通过这番交流,崇祯皇帝对办学的计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越发坚信这个学校建成后将会带来巨大的好处。

 

对于朝廷而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国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各类专业人才来推动各项事业的进步。而这所学校的建立,无疑将为朝廷输送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填补当前人才短缺的空白。

 

在旁边,十多个太监正忙碌地抄写着张好古拿来的那本办学报告,他们动作迅速而熟练,显然是经过了专门训练。这些太监们小心翼翼地将报告抄写得工工整整,以便于等众位大人到来时,能够人手一份,确保每个人都能清楚地了解报告的内容。

 

内阁距离明光殿很近,当皇帝召见的消息传来时,内阁的官员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匆忙赶来。温体仁、徐光启、郑以伟、钱士升、吴宗达、王应雄和张治发这七位大人,都是朝廷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在内阁中担任着不同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