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张好古东溪听水夜半更

第三二七章 工厂陆续投产(第2页)

 在工业生产方面,炼铁的高炉已经顺利建成了十座。从门头沟到周口店的这段道路上,运煤的、运矿石的车辆川流不息,大车小车络绎不绝,一片繁忙景象。

 砖窑里炉火熊熊,工人们忙碌地将一块块红砖从窑中取出,然后整齐地码放在一旁。这里的生产从未间断,不仅要满足当下的需求,还要为来年的建设工程储备足够的砖块。

 与此同时,水泥窑和白灰窑也在紧锣密鼓地运作着。每个窑都配备了专业的工人,他们熟练地操控着设备,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这十个窑的建成,使得建筑材料的供应能够与工程进度紧密配合,不会因为材料短缺而延误工期。

 然而,由于机械设备相对较少,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依靠人力来完成,因此这里实行的是人海战术。路面上下来的人们,大多被分配到了这几个场地,他们辛勤地劳作着,为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砖窑、水泥窑和白灰窑,炼钢厂、翻砂厂、机械厂和肥皂厂也都已经开始生产。这些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各司其职,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

 而纺织厂的设备也已经全部就位,正在大规模招募女工。一旦这些女工到位,纺织厂就可以正式投入生产。织出来的布,不仅可以供应研究院的被服厂,满足内部需求,如有剩余,还可以送到京城的布店里销售。

 在这个时代,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不愁销路,真正让人发愁的是产能跟不上。

 对于护国军那边,张好古并没有盲目地扩充兵力,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务实和稳健的策略。他深知,军队的实力不仅仅取决于人数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士兵们的素质和技能。

 因此,张好古特别叮嘱黄祥,一定要让士兵们反复操练,不断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他强调说:“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精兵,而不是一群乌合之众。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使我们的士兵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