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五章 撑不住了(第2页)
在接下来的数日里,老爷子仿佛失去了言语的能力,即便回到家中,面对家人关切的目光,他依旧紧闭双唇,选择以沉默来应对一切。
时光悄然流逝,新的一天又过去了。当退朝后的徐光启如同往常一样取走大氅时,此刻的张好古已然虚弱到几乎无法感知外界的任何动静,仅凭着心中那份执着的信念勉强支撑着身体不倒。
与此同时,退朝后的崇祯皇帝并未像往日那般立即埋头于堆积如山的奏折中进行批注。他在那座崭新的玻璃房子内来回踱步,自这座玻璃房建成以来,这里便成为了他处理政务、审阅奏章的主要场所。然而今日,崇祯皇帝却无心于此,只见他眉头紧锁,脚步急促,时而停下凝视窗外,时而又继续漫无目的地走动起来。站在一旁伺候的王承恩深知,崇祯皇帝的心中正燃烧着一团熊熊怒火,而眼下的局势因张好古的举动变得愈发棘手,使得这位皇帝陛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说实话,崇祯帝内心深处对张好古着实有些难以割舍。此人不仅能够让他尽情地享受生活中的乐趣,还时常带来各种令人称奇的新鲜玩意儿;更难能可贵的是,张好古有着非凡的敛财手段,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朝廷充实银库。而且,他在朝堂之上谨言慎行,从不多嘴乱语,更是从不拉帮结派、营私舞弊,实乃忠心耿耿之臣。
尽管如今张好古的官职和声名尚不显赫,但在京城之中,他却拥有着极高的民望。就在这不知不觉之间,他默默地推行并完成了好几项深得民心的工程项目,这些举措实实在在地惠及了黎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即便是在那些饱读诗书的士子群体当中,张好古的名声也是颇为响亮。
至于对整个国家而言,仅仅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张好古所做之事或许看起来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琐碎小事罢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件事情实际上都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利于国家社稷的重大事件。眼下也许还看不出明显的成效来,但只要假以时日,待到时机成熟之际,其所带来的种种益处必将如泉水喷涌一般源源不断地显现出来。无论是先进的铳炮等武器制造技术,还是那些实用高效的生产工具改良,亦或是新型材料的研发应用,乃至各类宝贵知识与学术成果的推广传播等等,无一不是如此。崇祯帝虽然年纪尚轻,但身为一国之君,其目光和见识自然要比普通民众更为长远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