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张好古东溪听水夜半更

第二七三章 孙元化,秋后问决(第2页)

又过了一天,首辅周延儒得知此事后,心生怜悯,想要劝说徐光启出面为孙元化求情开脱。当周延儒亲自登门拜访并向徐光启说明来意时,徐光启却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长叹一声道:“唉……我的大弟子怕是难以保住性命了。不过好在我还有另一个弟子,我必须要保留这副有用之躯,为他遮风挡雨、保驾护航啊。若非这个小弟子,恐怕我早就辞官归隐,安享晚年了。”

面对徐光启的这番回答,周延儒深感无奈,但他并未就此放弃。为了拯救孙元化的生命,周延儒毅然决然地选择以辞去首辅一职作为最后的抗争手段,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官位换取孙元化的一条生路。可惜事与愿违,尽管朝廷准许了周延儒的辞职请求,但对于他提出的放人条件却是断然拒绝,而且皇帝还发了话,如果谁在给孙元化求情,等同死罪。

王徵历经波折终于被释放出狱,这背后离不开张好古的大力营救。为了能让王徵免去戍边之苦,张好古不惜耗费巨资,四处疏通关系,总计花费了整整一万两白银才最终成功打通所有关节。如此一来,王徵虽然不再需要前往边疆守卫,但与此同时,他原本所拥有的官职身份却也荡然无存。

然而对于此事,张好古并未表现出丝毫畏惧之意。毕竟对他而言,只要能够救下王徵便已足够,至于那些虚名浮利皆可抛诸脑后。既然王徵失去了官身,那张好古索性决定亲自供养他,将这份情谊延续下去。

自那以后,王徵便始终如一地追随着张好古的脚步,心甘情愿地充当起他的书办一职。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和能力,为王徵处理各种文书事务,成为了张好古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而由于王徵之前曾担任过孙元化的随官,因此借着这层关系,他有幸再次与身陷死牢之中的孙元化相见。老友重逢,百感交集,尤其是在这样特殊的境遇之下,更让人不禁唏嘘感叹命运无常。

孙元化望着眼前这位曾经一同并肩作战的挚友,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此番见面或许便是永诀,于是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奋笔疾书写下了他们之间那份深厚友谊的来龙去脉。在文章的末尾处,孙元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感慨道”孙在死牢见到至交,不胜感慨,乃书交谊始末,最后叹息:“不意一片痴肠,终成大梦,潦倒诏狱,卧废已死。”此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得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