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另辟蹊路(第2页)
张老太坐在床边,心情愈发烦躁起来。她赌气般地决定不吃这顿晚饭了,无论家人如何劝说都无济于事。而刚刚吃完饭回到房间的张老财,则不幸成为了张老太发泄怒火的对象。
“都是因为你这个当爹的!儿子现在遇到这么大的难题,你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在这里吃饭?你为什么不去帮帮他啊?”张老太怒气冲冲地对着张老财训斥道。
张老财翻了个白眼,心中觉得有些冤枉,但面对妻子的指责,他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反驳。毕竟,他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儿子应对眼前的困境,所以只能默默忍受着妻子的责骂。
张好古端坐在书房内,眉头紧蹙,目光凝视着前方,仿佛要透过那堵墙壁看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心中不停地思忖着:究竟该如何帮助师兄呢?若是能够让师兄平安无事,即便最终失去了官职,对于自己和整个大明朝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毕竟,以师兄的才华和能力,若不再为官从政,而是全心全意投身于学术研究之中,其所能做出的贡献恐怕将会超越他们的恩师。
想到此处,张好古不禁开始盘点起自己手中所掌握的资源。从登莱来到此地的辽地人士,粗略估计约有两万之众。然而,这些人中青壮年劳动力严重匮乏,但仔细搜罗一番,还是能够勉强拼凑出数千人马来。尤其是邮政司,那里更是有着多达两千人的队伍。而且,邮政司采用的是半军事化的管理制度,这一点倒是可以好好利用一下,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突破口。
在那繁忙的邮政司里,担任领班一职的大多是那些曾经征战沙场、如今已然退役的老兵们。尽管其中一些人身体略有残疾,但他们在训练新兵方面却毫无问题。而且,令人欣喜的是,邮政司还成功地开辟了通往山东的邮路线路。如此一来,前往山东开展相关业务便成为可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张好古决定亲自率领队伍前往山东,这样既能名正言顺地出行,又可以趁机观察当地情况并相机行事。虽说此次同行的人数不算太多,但也绝不在少数。毕竟,如果人数过多,不仅会增加开支和负担,也不利于行动的灵活与隐蔽。主意已定,张好古并未召唤他人帮忙,而是独自一人默默地将油灯点亮,并找来了纸笔等文房四宝。只见他微微俯身,全神贯注地开始书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