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诊断学秘境

002年3月5日,凌晨三点。

 

李奕回到水口村之后,先洗个热水澡,再躺在游戏舱中,身体慢慢放松,让意识进入诊断学秘境,选择单人模式。

 

在这个秘境中,考生要用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以及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今夜辨证、脏腑辨证等方式,去获取积分。

 

随着意识逐渐沉浸于诊断学秘境那光怪陆离的世界,李奕发现自己正身处一个古色古香的中医诊所内,四周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

 

窗外,是模拟得栩栩如生的岭南风光,郁郁葱葱的树木间,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与现实中静谧的水口村,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里,是中医药大学为每位学生精心打造的个性化空间,旨在通过高度仿真的环境,提升他们的中医诊断技能。

 

李奕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开始了单人挑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模拟的病人,面色苍白,眉头紧锁,正坐在诊桌旁。

 

李奕缓缓走近,运用“望诊”,仔细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

 

病人的唇色淡白,舌苔薄而白腻,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这些都是重要的诊断线索。

 

接着,他运用“闻诊”,细听病人的呼吸声与言语气息。

 

病人的呼吸略显急促,声音低微,这提示着他可能存在气虚之症。

 

随后,李奕温和地询问起病人的症状、病史及生活习惯,通过“问诊”进一步收集信息。

 

病人诉说,近期常感乏力,食欲不振,夜间睡眠不佳,时有盗汗。

 

这些信息,为李奕的辨证施治,提供了宝贵依据。

 

最后,李奕伸出手指,轻柔而准确地搭在病人的腕部,开始了“切诊”。

 

他细心体会着脉象的浮沉迟数、滑涩弦紧,默默分析着每一丝细微的变化。

 

脉象细弱无力,显然是气血两虚之象,与之前的望、闻、问诊结果相互印证。

 

综合四诊所得,李奕开始在心中构建辨证论治的框架。

 

他判断病人属于气血两虚型虚劳,病因可能与长期劳累、饮食不节有关。

 

于是,他迅速在秘境的虚拟药柜中,挑选出适宜的中药材,构思出一份调和气血、健脾养胃的方剂,并提交系统,进行评分。

 

清脆女声的系统提示,随之响起:“恭喜考生诊断成功,获得积分20点。是否继续诊断下一个病人?”

 

“继续。”李奕微微一笑。

 

………………

 

随着系统的响应,场景瞬间转换。

 

李奕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模拟环境中,这次的背景是一个乡村草庐,外面是模拟的连绵细雨,为这场景增添几分萧瑟与真实感。

 

第二位病人的情况,显然更复杂。

 

这是一位年迈的老者,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几分痛苦与无助。

 

李奕迅速进入角色,首先运用“望诊”,注意到老人的皮肤枯黄,眼眶微陷,舌苔黄腻,这些都是湿热内蕴的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