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帝乙要把祭品换成贵族(第2页)

 (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啊,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感谢我们的考古。)

 (所以吹有莘氏很强的,真就是完全抛开事实不谈了。)

 (还怎么谈,把殷商时期的有莘国从河南搬迁到了陕西,接下来就是编。)

 ............

 北宋,

 司马光愣住了。

 考古,很厉害啊!

 难怪子孙怀疑他的史书是小说话本。

 按照这么考古下去,他改写的东西,岂不是最后都要被揭穿?

 不行,他得重新修订一下。

 ......

 大唐,

 李承乾真是涨了见识。

 但他可不是来看考古的。

 他更喜欢用逻辑判断。

 于是,他发了一条弹幕:“博主,你用逻辑给我判断一下。我瞅瞅,我跟历史学者的差距。”

 .........

 (对啊,我们也想学用逻辑判断。)

 (正所谓以史为鉴,学的就是逻辑,考古算是投机取巧,这是作弊器啊,尤其是用碳14,以及针对无机物的测年法,简直可以当做史料粉碎机,把很多史书都给推翻了。)

 (多维史观,就是要用多个维度,一个维度不够的【斜眼笑】)

 好吧!

 陈勇知道,不拿出点真东西,是服不了人的。

 【用逻辑判断,比用考古难那么一点点。】

 【首先,咱们要确定姬昌和有莘氏联盟,是为了双方的政治利益,从这点出发,咱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有莘国在哪里了。】

 【第一,直接排除山东曹县。】

 【为什么?】

 【因为在帝乙时代,山东曹县还是东夷人的地盘,姬昌刚开始也没有天下有其二,他跟东夷完全联系不上,就算联系上了,两者也不会有利益接触,达不到结盟需要的资源共享,风险共摊的目的。】

 【这个叫做地缘政治。】

 【所以,这个联姻毫无意义,因此,有莘国绝对不可能在殷商时代,还在山东曹县,这里只可能存在部分有莘氏的部族。】

 【第二,咱们再来看陕西合阳为什么错了。】

 【如果有莘国在这里,他作为姒姓大国,必定投靠的是崇国,或者跟姒姓崇国早就结盟了,在古公亶父时代,人家就应该是一个势力团体。】

 【而姬周是犬戎的小弟,他应该是拒绝过崇国姒姓的招揽。

 姬周一开始,就跟崇国属于敌对阵营,并且一直是敌对阵营,有莘氏的势力越强,就越不会跟姬姓联盟,因为他要跟姒姓崇国一起争取姒姓的权力,他们跟犬戎从武丁时代就一直厮杀到了帝乙时代,这是有血仇的。

 怎么可能会跟姬姓联盟。】

 【但如果姒姓有莘国势力在陕西合阳很小呢?会不会投靠姬周呢?】

 【也完全不会,因为如果有莘氏在陕西合阳,实力还小,就就更不敢了,他敢在这个时候背叛姒姓,崇国就会把他灭了,姬周是帮不上忙的,他自身都难保。】

 【所以呢,有莘国在殷商时代,有且只能在河南伊川。】

 【这是根据逻辑推论出来的结果。】

 【给你们出一个考题,用史书怎么判断,有莘国子在哪里?】

 (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之前我就说了,有莘国不可能在陕西合阳,在的话,怎么可能跟姬周联姻,在就死磕起来了。)

 (地缘政治,还是地缘政治,有些人就是喜欢忽略。)

 (话说,史书怎么判断呢?有谁厉害的,给咱们分析一波。)

 ......

 大秦,

 秦始皇用手一指,扶苏,公子高,胡亥,最后想了想,还是把赢阴嫚也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