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页)

 打开麻袋,露出里面的野蘑菇和山木耳。 

 这时候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为了尽量让广大的老百姓都能吃饱饭,采取的是配给制。 

 所谓配给制,简单说,就是按照人口,在一定范围内分配物资。 

 这样的制度看似比较死板,实际上对底层百姓的保障力度最大。 

 就算再有钱,也不能无限量购买物资,最大程度避免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发生! 

 配给有限,一些比较富裕的人,就会想各种办法钻漏洞,黑市也就应运而生了。 

 时间不长,一对衣着讲究的中年夫妻停在李卫民面前。 

 “同志,你的黑木耳怎么卖?” 

 李卫民上辈子做过生意,和这时候的生意人比起来,更懂得怎样营销。 

 “你们好,这些都是山里的野生山珍,不是人工种植的,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全都是吸收日月精华,沐浴着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李卫民好是一通白话,很快就把夫妻俩忽悠懵逼了。 

 尽管这时候还没有大规模使用化肥和农药,也没有到谈农药化肥色变的地步,但李卫民讲的道理还是很好理解的。 

 尤其是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之类,这些后世司空见惯的名词,这时候的人听起来感觉格外高大上! 

 李卫民和这个时代的买卖人不一样,广告打得一套一套,夫妻俩哪见过这个,被忽悠得找不着北。 

 什么几斤自己吃,几斤送亲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现在不买,后悔半年之类,夫妻俩一咬牙:“多少钱一斤?便宜的话我们全都要了!” 

 李卫民风轻云淡地伸出一根手指:“不贵,一块钱一斤。” 

 夫妻俩眼皮子直抽抽。 

 比肉还贵,这不是坑人吗! 

 如果是几十年后,野蘑菇和野木耳的价格在猪牛羊肉之上,没人会有疑义。 

 这年头不行,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什么都不如咬一口满嘴流油的大肥肉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