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计划买粮(第2页)


大家伙累了一天,本该休息,被村长说的买粮的事搅乱了心神,走了困,趁着全村人几乎都在,人头攒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主要是问别人家准备买多少,再掂量自己家的。

几个原山民围在安叔身边。

“安叔,咱买多少粮?”

虽然现在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人,也都默认罗村长还是这个大村子的一村之长,但多年的习惯改不过来,尤其是山村出身的他们,更信任从小看着他们长大的安叔。

安叔是个心里有成算的,除了杀山匪他们很积极,其他的事都随着大流,不出头不惹事,到了关州更是老老实实任由闫秀才安排他们。

重新落籍的那天,这群生在山里长在山里的人不知多激动,恨不能喊上几嗓子。

但彼时他们还在虎踞城外,只能将这股兴奋劲憋了回去。

到了这边量地分地开荒种菜,一直忙的不停。

山民们将满腔的欢欣都挥洒在属于他们的地里。

盖房子他们速度有些慢,可开地他们可一点都不差,进山找药更是他们擅长的。

论到记在崔郎中处的工分,他们这些人全都排在前头。

安叔有些犹豫不定。

山里人,摸银钱的机会少。

之前分到的银钱,放到他们口袋里,真是半点都不舍得花用。

正是闫玉口中已死的钱。

他们原本还剩下一些,再加上大老爷康慨发下来的口粮,熬一熬,吃上几个月也是行的。

再说他们背靠大山,恰是他们最熟悉的环境。

陆陆续续有人套到了野兔和山鸡,还有刺猬和松鼠,山里人不挑拣,都能吃。

再说现在这时节,山里能入口的野菜也多,他们已经按着多年来养成的习惯,细心收集。

算一算,似乎用不着买粮。

不过……

他们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不住在山里,有了土地,还在山下盖了土坯房。

还要像以前一样过活吗?

是不是也要学着旁人做出一些改变?

安叔脸上就带出几分纠结。

围着他的几个人,看不懂他的脸色变幻。

“买!”他终还是下了决心。

“旁的人家买多少,咱就买多少,银钱,咱手里的总比那些人家多,看他们买多少,咱们就买多少。”

他口中的‘那些人家’是之前被山匪祸害的灾民,几次分钱,‘那些人家’分到的最少。

若是他们都舍得拿出来买粮。

那这粮,就该买!

说到底,对于山下的生活,他们向往,却不知道该怎么过才能过得好,只能偷着和人学。

安叔这边放了话,几个人就去闫向恒周围转悠,

盯着大家伙都记多少数。

闫向恒这边忙得焦头烂额。

就一个买粮登记,全村一共一百来户,愣是给他忙出了三百户的感觉。

前面一个刚记好,转头就跑来要改。

后面的一看也跟着改。

正在记的后悔了,求他等一等,要回去再和家人商议商议……

戚大娘子找到李雪梅。

问她:“大妹子,你家打算买多少粮啊?算了没?”

李雪梅点头道:“孩子们自己算的,我给你看看。”

她翻出一张纸来,两面都写着大字,连空白的地方都补了许多小字,而更小的缝隙用炭笔写了些什么。

李雪梅念给她听,上面有他家准备存着度过这个冬天所需的粮食数。

精米细面粗粮粗面还有各种杂粮豆子,林林总总有好多。

听的戚大娘子头迷湖。

样数太多了,她记不清。

“大妹子,有总数没?你告诉我个总数。”她拉着李雪梅的手小声说道:“娘都说了,我们也不费那事,你家的数我们翻上五倍买就行。”

她有些难为情的小声道:“就这还不知道够不够呢。”

李雪梅默了默。

将总数告诉她。

戚大娘子欢欢喜喜的走了。

又和戚家老娘说了一阵子,决定最后一个去,偷偷的报。

虽说村里都知道她家的三个男人能吃,但不知具体能吃多少,还是藏一藏的好,像娘说的,藏他们的大胃,也藏咱家的银子,不好叫人知道的那么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