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大本钟(第2页)

虽然有些地方官比较肉疼,但在其中没有利益的金国官员,并没有把丢失罗山金矿当成多大的事。不就是丢了几个山村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王有志对这个事却很重视,他成立了阜康黄金公司。虽然罗山金矿才刚开始建设,但经过一些银行的推算,今年将出产一万两黄金。未来三年,通过增加生产线,提高效率,每年产量将达到五万两。

这当然有点夸张,后世这里一年产量才大概十五吨,约三十万两。不过由于王财神以前吹的牛都超额兑现了,而且这里这个公司的开采权范围很大。

王有志又让抗金军南来的商船带了一个沉重的大铁箱,神神秘秘地卸船后,直接搬到兄弟银行。然后说这是从北方某金矿运来的黄金,先不解封。

他宣布举办一个鉴定大会,欢迎各路鉴金高手参加,发现一块假的金子,就奖励同等重量的真金。即便发现不了,也会给两贯车马费。同时邀请交引行会和金饰行业的头面人物都来参加。

王有志让交引行会的老行首亲手解封那个箱子,从中随手拿了一块金砖来,大家当场检验。这金砖挺重,老行首双手捧着,交给第一个选手。

那个选手先称重,然后根据估算的体积计算,肯定确实是黄金。其他参赛选手把当时鉴定黄金的各种方法,一样样试来。一会用火烧,一会抛摔,一会敲击,又是用牙咬,又是用针划。

这些都试完,又有人找了块试金石。把那块黄金在试金石上划出痕迹,然后滴上盐卤,看痕迹的变化。所有当时试金的十八般武艺都施展了一遍后,那块金砖已经被蹂躏得“体无完肤”了。

就这样,临安当时大部分黄金鉴定专家们一起“虐金”完毕,大家一致认定,此乃十足真金,真的不能再真了,纯的不能再纯了。兄弟银行的人给请来的小报记者每人发了个红包,让他们赶紧去报道。

鉴定的这块黄金当然是真的,但到底运来了多少,就不好说了。以后能产多少,更不好说。但架不住王有志这么一番操作,大家注意力就从能产多少黄金,转移到黄金是否有假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