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你说谁是蒋干?(第2页)

王有志大喜,原来那座位是给自己留的,赶紧磕头谢恩。然后过来一个小太监,装模作样扶着王有志坐到椅子上。王有志坐下后,双手抚摸着椅子扶手,不由得感慨,坐着就是比站着舒服啊。

赵构看着王有志惫赖的样子,不由得微笑了。他太了解这家伙了,懒惰,贪图安逸。自己赏个椅子给他,比给他升官,更能让他高兴。

不过其他官员看来,就不一样了。他们认为这是官家暗示,马上就要升王有志做参知政事了。这才几年啊。他就要当参政了,过几年岂不是要拜相了?

汤思退感到压力了,他本来还觉得王有志怎么也得过四五年才能当参政,到时候才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但现在看来,也许明年就可以了。

这家伙跟陈康伯等主战派坑瀣一气,又是后党领袖。听说还收了韩琦的曾孙韩侂胄当学生,这等于拉拢了北方士族。他还跟范家、陆家、钱家关系密切。

汤思退顿感压力山大,他理财肯定比不上王有志,那一定要紧跟官家,坐稳议和派领袖的位置。不然这小子一当上参政,就会大权在握,再跟陈康伯联手,把自己拱下去都很可能。

他正想着,就轮到了上奏的环节。身为首相,他自然第一个奏事,最近皇帝和朝廷都最关心的,莫过于金兵南征的传闻。汤思退作为投降派领袖,奏请拆除楚、濠、滁等州的防御工事,让金国没有开战的借口。

虞允文马上站出来反对。他历数自己出使金国观察到金兵准备南征的迹象,提出不但不能拆除防御工事,反而要往前线增兵。

李显忠一听来劲了,他当即主动要求带领刚刚扩充的京营骑兵到淮南备战。现在他手下已经有五千多骑兵了,在江南训练都有点困难,天天闹着要去北方前线。但赵构哪敢让他去?去到不知道会惹出什么事来。

汤思退暗笑:你们一文一武一唱一和,自作聪明。岂不知正犯了大忌?是个皇帝就最担心文武勾结。虞允文和李显忠一起围剿过简明会,配合得不错,官家本来就担心他们就此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