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电池(二)

【伏打电池虽然实现了电池有无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是它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充电实现重复利用,这就意味着它的使用成本会很高。

随着电池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在1859解决了电池充电的问题,答案就是铅酸蓄电池。

在不断尝试各种电池材料和电解液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将两块铅板用线路连接并放置在硫酸溶液中,两块铅板与硫酸反应变成硫酸铅。

起初因为都是硫酸铅,不存在电势差也就不能放电。

但是给两块硫酸铅板外接电源之后,其中一块硫酸铅板会被氧化变成二氧化铅,另一块硫酸铅却会变成海绵状铅。

这时两块硫酸铅板的电学性质发生变化,海绵状铅变得容易失去电子,二氧化铅变得容易得到电子,两者之间由此产生电势差,电子开始向二氧化铅流动实现放电。

而最神奇的是,当海绵状铅的自由电子流失完,也就是电池没电了之后,两块铅板又都会重新变成硫酸铅。

这就意味着再次进行充电,两块硫酸铅板又能分别变成海绵状铅和二氧化铅形成电势差。

如此就实现了科学家们心中理想的电池,具备充电和放电可重复利用。

一开始科学家们其实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原理,是在尝试和改进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再逐渐理解其原理。

世界上很多开创性科技都是这样,先发现其宏观现象,再通过各种验证实验去探究其原理,然后再利用这个原理去深入挖掘,快速扩展。

而铅酸电池能够实现充电的原理,其实也没有比伏打电池复杂多少。

首先解释在充电时两块一样的硫酸铅为什么会具有不同的电学性质。

这是因为在充电时,整个电路的电子总量其实是不变的,而是电源提供了电压驱使电子流动。

所以在电源的回路中,电子会先流入一端的硫酸铅板,按理两块硫酸铅板构成了回路,所以得到电流的硫酸铅板又会流出电子,让电子继续流经另一块硫酸铅板,最后电子再流回电源形成回路。

可是因为两块硫酸铅板之间并非直接相连,而是彼此隔着作为电解质的硫酸溶液。

硫酸溶液与铅元素形成的配合就是,它允许离子通过使电路形成回路,但又阻止了两块铅之间直接的电子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