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有线电话(第2页)
当承载着声音信息的电信号来到听筒组件,这段电流就会通过听筒下方的电磁线圈产生磁力变化,进而靠磁力引起听筒内振动膜发生特定振动幅度的变化,从而将电流信号还原为声音。
不过不管是话筒的声音信号转化,还是听筒的声音信号还原,都用的是比较简单的振动膜片,所以声音并不是那么地清晰。
并且因为细小的环境音或气流始终影响着振动膜片和听筒磁力变化,所以还会伴随一种常被称之为电流声的杂音。
需要用喇叭一样的话筒将声音放大,才能勉强听出来另一头的人说的是什么。
但这个声音与电信号互相转化的开创性思路绝对称得上伟大。
后续有线电话不断经过改良。
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的方式,由大体积的电阻线和水杯,换成了体积非常小的碳粒盒。
当用户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引起话筒内的振动膜振动,振膜连接着碳粒盒。
碳粒有导电性,但导电性不如金属,这样的特性正好适合作为电阻,又不至于因为电阻过大影响电流形成回路。
振膜的振动又会带动碳粒振动,碳粒的挤压和蓬松间,就影响了电阻发生变化。
碳粒盒作为电阻的开创发明,做到了将声音转为电信号的能力,又实现了足够的小型化。
小到话筒和听筒可以一只手拿起贴在嘴边和耳边。
而新式电话的听筒则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革,还是利用电信号通过电磁铁时会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带动膜片发出与对方说话声音相同频率的振动,最终模拟出人说话的声音。
不过因为毕竟是振动模拟出来的,不是真正的以人的声带发出的声音,所以听起来会那么一些失真。
在已知原理的情况下,有线电话技术的关键就在这个膜片。
早期的有线电话话筒膜片较多采用薄金属片,如铝、铜等金属材质,利用其良好的弹性和导电性,在声音振动下能产生相应的形变,进而带动碳粒电阻变化,实现声电转换。
现代有线电话话筒则更多使用塑料薄膜作为膜片材料,例如聚酯薄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