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改革春风(第3页)
而宏观之下还有微观调控。
比如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产品安全质量审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都属于微观调控的一种。
调控手段包括法律、政策规定、相关部门管制都可以有效微观调控经济。
另外当政府需要在某些重要产业优先发展时,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6g网络、芯片、生物制药等尖端领域。
政府也可以通过补贴政策激励私营企业,以及让相关国营企业进行研发来形成竞争,促进国家在这些领域快速发展。
并不一定要让国家将大大小小企业全都抓在手里才能高速发展。
没有竞争关系天然就会少很多积极性,发展就很难快起来,也不可能真的全靠精神信念来激励经济和科技发展。
相反,国家将大大小小的企业全都抓在手里,那么不管是赚钱盈利的国企还是赔钱维持社会运转的国企,都需要国家来承担支出。
而有国家兜底并收走绝大部分利益,就势必会限制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就会造成许多原本靠精心经营和努力生产可以实现盈利的企业,却成了需要国家每年往里赔钱的负担。
这对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都很不利。
至于个体户到底需不需要限制。
以未来已经发生的结果论来看,除了以维护合理的法律法规为目的市场监督管理外,并不需要对个体户进行过多的政策限制。
因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自我创新的能力。
个体户经营也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他们盲目盯着眼前的市场需求带来的商机,一股脑涌入同一领域,或雇工过多,或抢占有利经营位置,到最后都会因为市场过剩赚不到钱。
原地固守赚不到钱,最终就必然会趋于自我调整,人多的领域赚不到钱,那就从事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还处于市场空白的领域。
有利的经验位置就那么些,抢占不到自然就会换地方。
雇工过多过少都不合适,那就调整到目前最适合的雇工人数。
总之这些都是当时中国尚未明确改革究竟要往哪个方向改革,具体又要怎么改革所衍生出来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未来终究会靠一步步尝试,一次次试错解决,最终验证出一条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独特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