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文化大革命(第3页)

 

其中又以具备长时间续航和潜伏的核潜艇最为重要。

 

但是按照中国成功研发自己的核潜艇时间,要从1958开始,到1974年才研发成功,时间跨度比较长。

 

所以按照时间线得容后介绍核潜艇,当前时间对应的中国重大事件,或者说重大阶段,是跨度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先将时间稍稍回调到三线建设。

 

因为三线建设着重发展军工业,让国内经济依然没有走向平衡发展,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三线建设对经济发展效率影响很大的情况后,也难免有领导人提出不同意见。

 

如果仅仅只是在工作方面提出不同意见那当然不是什么大事。

 

可如果结合当时复杂严峻的政治环境,这件非常正常的意见之分就有严重扩大的隐患。

 

当时赫鲁晓夫鼓吹“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也就是三和路线,认为只要靠发展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能让以剥削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由内部自行产生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

 

但这一主张明显违背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必须要靠武装革命才能推翻旧的统治阶级。

 

而赫鲁晓夫以这样的主张选择与资本主义阵营缓和,被认为是修正主义原因之一。

 

赫鲁晓夫则因中国对他的批判,视中国在挑战其在国际共运中的领导地位。

 

而在这样的政治对立背景下,又因经济路线选择中,有人对路线提出不同意见,又进而让问题扩大化了。

 

可是党内对经济发展工作有不同的意见,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在各种因素叠加到一起,就成了一场政治危机的导火索。

 

为了让党和国家依然能够沿着正确的路线发展,那就不能只解决当下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着眼于长远,要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让他们在打击走资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更加坚定地沿走社会主义道路。

 

于是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