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大跃进总结(第2页)
经过这三年的危机后,政府终于在1961年对农村集体化政策进行了根本调整。
人民公社虽然保留了下来,但实行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相当于退回了灵活性更高,管理更符合生产实际需求的初级社。
不过仍然没有选择一步退回农业包产到户。
这已经是当时中央能够接受的最大限度改制了。
因为中央仍然殷切希望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这个伟大理想。
而包产到户是私有制,只要是私有制时日一久就必定会演变成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进而又发展成阶级矛盾。
这对当时为实现社会主义抱以无比信念,付出了巨大努力的人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但是在后来的现实打击下,追求理想的过程不得不舍弃纯粹,退而求其次允许多种所有制并行,接受私有制的确可以为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助力。
虽然在后来近似于新民主主义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独特的国企与私营企业并行的多种所有制,的确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无穷活力的同时还能保持对国家的稳定掌控。
但也果然没能避免人民之间出现了很大的贫富差距。
有钱的人挥金如土,收入低下的人连对养育孩子所需的高昂成本都心怀焦虑,甚至于不敢敞开自己的内心,大胆相爱,大胆结婚生子。
人民的期望何尝不是国家的期望?这又何尝不是后来的社会主义者们极不愿意看到的?
可通过集体化一步到位实现社会主义的尝试已经试过了。
没有强大到无惧任何外部势力的国防力量,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基础,社会主义又该如何在积贫积弱的新中国实现呢?
不过未来经过改制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究竟会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巨大变化,又究竟能否带领新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这得到未来来临的时候才会知道。
最后对这段特殊时期总结一下。
大跃进运动对中国的发展影响实在太大,直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的时候,中国的主要经济指标才终于回归到正常发展水平,工农业总产出才基本满足了当时的人民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