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跃进”时期(第2页)
如此浮夸地虚报亩产,正是由于当时冒进攀比的风气盛行,部分人担心被指责为“右倾保守”,便通过虚报粮食亩产这种不实手段来凸显自己的工作成果和政治立场,反而助长了浮夸风,导致数据越来越夸张,中央获得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过于浮夸的数据,中央当然能看出来,但是如果不那么浮夸,但也确实虚报了呢?
当时信息传播和统计手段相对有限,基础数据统计还是要靠基层进行,不像现在有卫星直接俯瞰,详细数据不好说,但宏观数据中央可以直接粗略统计出来。
而虚报的数据本身就是相关基层报上来的,自然不能再用一样的,或相近的基层去核查。
虚报情况如若普遍,数据全面核查又不实际,那中央当然会产生误判。
基础数据一错,中央的经济和物资调控计划肯定也要跟着出错。
从而在原本就已经足够严峻的形势下,让危害进一步扩大。
比如会让决策层认为粮食已经极大丰富,进而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决策。
如减少粮食播种面积、调整工农业人口比例、提高粮食征购指标、滋生虚假的粮食丰富造成铺张浪费等等。
又因为那些虚报的亩产不管再怎么虚报,送上去的粮食肯定要对得上那个数。
那些虚报的粮食就只能从农民的余粮,甚至是口粮中挤出来。
这不仅造成了粮食的极大浪费,还使得农民的口粮严重不足,严重加剧了后来的饥荒和经济困难。
除了粮食虚报之外,其它各种工业品的产出自然也会存在浮夸现象。
这就导致中央对形势产生进一步误判。
误以为当前的国民生产力已经有了惊人的发展,可以适配更高形式的生产关系了。
于是全国农村在号召下,大步朝着人民公社迈进。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农业合作社的几个等级。
首先是互助组,仅由几户农民组成,组织简单灵活,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还是归农民私有。
从所有制上严格来讲,这不属于合作社,只能算是前身。
往上一点是初级合作社,小的十几户,大的几十户,社员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