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397章 改制(第3页)
太便宜了那统一从农民手里收粮的价钱要怎么定?谷贱伤农嘛。
但太贵了城里百姓买不起,日子不好过,辛苦赚来的钱很多用在了买粮食上了,那其它商货就很难卖,工厂生产出的物品卖不出去,自然就没法形成完整的经济发展。
另外还要将距离长远不一的运粮成本、维持粮政运转的吏员俸禄、库存折旧等等成本算进去。
如今京师的粮价是一贯新大明宝钞可买米六石多一些,折合一斤约莫一文四分宝钞,上下浮动不过一成。
京师里一个搬货的漕工一日可赚二十文宝钞,满月做工可赚两千文上下,但是算上冬季结冰漕运不通,一年也做不了满工。
但能做漕工,已经比普通城里贩夫走卒、零散做工的人家要好上不少了。
而乡间农户一家有田多则三四十亩,少则十几亩。
北方因为只能一年一种,田地又辽阔,要活人地就得多分些。
南方一年可两种,乃至三种,但田地零碎,所以户均有地比北方少很多。
今年化肥产量上来了不少,北方夏季亩产增到了四百一十斤有余,多于往年三百四十斤。
南方亩产因为降水多,田又肥,用上化肥亩产一季能有四百六十斤,一年秋夏两季就是近一千斤每亩。
算下来,一户农家一年能产粮一万两千到一万六千斤上下。
南方一些一年三熟的地方,一户人家一年能产两万多斤。
这般算下来城里漕工一年除去赋税能得钱万余文,农户一年除去赋税、粮种也能得钱万余文。
不过是农户一家人才顶得上城里一人做工所获。
鉴于百姓生计在此,微臣进言这购粮之价当定九分,不能再低了,而卖粮之价,一文两分即可,各地浮动不应超过一成。
如若将来能靠化肥让粮食产量再往上提一些,又或是朝廷能用私营工商税收补贴,这卖粮之价可再低些,买粮之价可再定高些。
与农让利,与工让利,方成永盛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