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内燃机(第2页)

另外这一套电力起动机中,还包括了一个小型发电机。

可以靠一根皮带将发动机的曲轴和发电机的转子相连,这样汽车只要点火,就能给车载电池充电,同时给火花塞提供电能,维持释放电火花。

内燃机的起步问题算是最好解决的一个了,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则要复杂的多。

比如气缸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如何高效控制开关,使其跟得上内燃机那飞快的转速?

喷油嘴又是为什么能被活塞吸出油来?并控制每次的喷油量的?

内燃机又要如何控制转速?并用什么装置调整其与传动轴的离与合?

因为内燃机要是一点火就跑的话,那这头“钢铁野马”的驾驭难度未免也太高了些。

除了这些问题之外,还有如何刹车、如何降温、如何转向等等等等问题。

总之要想制造出可以行驶的汽车,这些问题就必然绕不过去。

而新中国第一辆自主生产的汽车,是1956年由苏联援建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来的,名为“解放”。】

天幕将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一一提供了出来。

古人们光是接收这些资料就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不过以部分已经能够从无到有生产钢铁、加工各种钢制件、掌握简单的焊接工艺,并且已经打开化学世界大门的朝代来说,造出一台最简单能够开动的汽车,或许要不了太久太久。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看似堪比爆炸般的新兴科技涌现出来,但其实那两次的科技发展速度还是不够快。

因为科技创新的最大阻碍,一是难以摸索探明,需要大量科学验证和脑力构想才能总结出来的科技原理。

二是创新从来没有前车之鉴,往往需要大量的试错才能尝试出那条可以走通的路。

三就是受限于工业基础、人口基础、材料基础、市场需求等等客观条件。

而古代有天幕的加持,第一、二条阻碍对古人们来说根本不算阻碍。

各种科技原理是明确的,机械结构和构型思路是现成的。

根本就没有弯路可走,只要照着学,照着做就行了。

哪怕是第三条,古人的确受限于基础不足,但至少人口和市场绝对充足,各种科技都有制造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