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技术改制!大明技工院!鲁班祠!五等技工奖章!(第2页)

 由翰林院赠“惠及桑梓”牌匾,由地方知州或知府主持表彰仪式。

 奖章由工部铸造,铁错银菱花纹圆章,直径一寸,纽为锄头状,象征农本,背刻 “便民利物”,由一省巡抚颁发。

 五等微着奇艺章,可授予在基础技艺,如:制墨、造纸、兵器保养等方面,有独特技巧,经州府级官府,军衙等,评议认可并在对应范围内应用的技术传承人。

 获奖者免除本人一年赋税,优先获得官办工坊学徒推荐资格。

 赐铜币一千、棉布五匹,粮食五斗。

 由地方知县撰写《奇艺传》收录于族谱。

 省级府衙赠“官许奇艺”锦旗,由知县亲自送入家中。

 奖章由工部铸造,枣木雕刻云纹方章,边长一寸,纽为笔架状,象征技艺传承,背刻 “小技大义”,由知府或知州颁发。”

 朱由检说完后,细细的思索一遍,确认没有问题。

 自己是按照当下时代的“官本位”的社会结构,又通过物质与荣誉双重激励,构建了 “技术创新+社会地位+国家认可” 的上升通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按照自己的构想预估,这个政策施行后,将极大的助力大明朝科学技术进行巨大发展,最终形成一股合力,把大明朝彻底的推进初级工业革命的发展中。

 咕噜!

 袁可立满是震惊的耸动着咽喉。

 “陛下,此举是否有些激进?如若此令施行,极有可能出现三个层面的潜在风险。

 例如民间可能出现技术私藏,导致一家做大,而且五等奖章差距巨大,可能会导致基层工匠消极怠工。

 还有工匠若是进入官僚群体中,极有可能形成官匠勾结,形成腐败;

 我国有着众多学子士绅,他们定会抵制工匠的地位提升。

 且自从陛下废除匠籍后,全国工匠多喜欢供职于民间商社,商号,若是工匠有做出技术创新,也容易被商人截取。”

 朱由检点头笑道:“嗯,袁爱卿的目光确实毒辣,不过朕在技工改革书册中有说明。

 技术私藏方面,无非是工匠担心自己苦心研发出的记忆得不到一定的利益,可让获奖工匠向工部提交技术图解,存入官方档案库,允许各地官营局查阅,但技术在民间施行后,需要缴纳一成的技术税,对应的得来的资金可以直接由技术拥有者获取。

 内阁牵头在大明律中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法,形成专门的技术保护制度。

 另外高阶奖章获得者每五年复核一次,若获奖者未即时推出改良技术,可持续收回奖励,例如代持官田减半等,若是推出改良技术,可进行二次奖赏!”

 “至于基层工匠消极之事,由朝廷经营的商社,商号,和皇家资本局下辖的商社单独组织技艺评选大会,未获奖章但受民间认可者可获得官营商社和皇家资本局单独奖励,形成官奖+商奖结合。”

 “另外,每一个奖章获得者,都需要接受工部,户部,督察院,各科道等官员的核查,最后由锦衣卫和东厂联合复核,杜绝弄虚作假,伪造成果,或私下夺占他们成果之事发生!”

 “至于官匠勾结问题,在大明技工院下辖天工司,专门管理技术官员,其考核不与传统吏治挂钩,而以 “技术推广覆盖率”“工匠培训人数” 为指标,避免被常规官僚体系同化。

 允许六科给事中对技术官员进行 “技术专项弹劾”(如发现某官匠局五年无新品推出或无技术革新,可直接上奏),绕过部院流程,快速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