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公平分家(第2页)
分家了,以后各房自己做饭吃,不必再吃一个锅里的,她们想吃什么可以自己做饭,不用再跑去找老太太拿粮食,看她的脸色,多吃一粒米还要被骂是馋鬼投胎。
郁家各房仍是各住各的屋子,灶房却不能再一起用,现在的灶房是留给郁老爷子他们的,各房想要做饭,只能另起灶房。
二房所在的西屋是郁家位置最偏僻的地方,但那里可利用的空间也多,可以在旁边搭个棚子建一个简易的灶房。
相比之下,大房和三房紧邻着正房那边,就比较憋屈了,能利用的空间不多,想要做饭,还得往东边那里搭灶台。
当然,也只有三房需要,刚才郁老爷子夫妻已经表明,他们要和大房一起过,由大房给他们养老。
是以大房可以用现成的灶房。
郁银和郁珠也是双眼发亮地看着她。
昨天晌午看到大伯回来,她们还害怕大姐会被罚,哪知道不过一天,居然就分家了。
分家以后,她们赚的钱可以自己拿在手里,想吃什么都可以自己买,吃东西也不必看别人的脸色。
真是……太好啦!
“大姐,我真高兴!”郁珠扑过去搂住郁离的腰,将脸贴在她身上,“大姐,以后你想回来就回来,咱们给你做好吃的。”
她最喜欢大姐了,希望大姐以后都可以吃得饱饱的。
她们姐妹都不要再饿肚子。
郁离摸摸她的脑袋,说道:“我也会给你们带好吃的。”
现在她在县城有工作,不缺肉吃,自然也想给妹妹们带一些。
先前没分家,她不太想带,就算带也是等郁家吃过晚饭后,送去西屋给妹妹们尝尝。现在嘛,就没这顾虑了,就算二房天天吃肉,其他人也只能干看着,不能过来沾。
郁离将三个妹妹挨个摸了一遍脑袋,让她们回房归整,有什么事可以去傅家找她。
三个妹妹乖巧地点头,站在门口目送她离开,眼巴巴的样子,就像三只雏鸟。
等她离开,她们欢快地去找父母,让他们赶紧将二房应得的东西搬过来,并在西屋旁先弄一个简易的灶台。
“阿爹,快去呀。”郁珠催促道,“今晚咱们就做好吃的。”
郁老二有些木讷,好像还没反应过来,迟疑地问:“金娘,这、这就分家了?”
他转头问二女儿,平时这女儿最有主意,和他、和妻子浑然不像。
“当然啦!”郁金催道,“行了,爹、娘,你们赶紧去搬东西,然后搭个简单的灶台,不然咱们到晚上都吃不到饭,要饿一天肚子。”
分完家后,其实已经快到午时。
大家是没心思做饭吃的,也没灶台做,只能饿一顿,晚上再吃。
柳氏说道:“那地里的庄稼……”
她以为分家完后,就要去忙地里的庄稼。
“地里的庄稼放在那里,一天不去伺弄也不会死。”郁金说道,“行了行了,咱们快点儿。”
郁老二夫妻俩被女儿催着,对视一眼,然后默默地去干活。
郁金姐妹三人也快活地忙起来,就算又累又饿,也不觉得难受,如果真饿得厉害,她们还可以偷偷吃大姐今早带过来的肉包子。
肉包子真香!-
三房那边的气氛也和二房差不多,所有人都是面露喜气,干起活来都不觉得累。
只有大房是最沉闷的。
虽然郁老爷子在分家后,表示要和大房一起住,让大房给他们养老,他们分到的田地、银钱等都会带到大房……
可大房仍是不怎么高兴。
郁老大更是一刻都待不住。
等里正他们离开,他马上就站起身,表示要回县城。
“老大,不歇会儿吗?”郁老太太心疼他,“你不是请了两天的假吗?明儿再去县城也行。”
难得大儿子回来,她还想给他补补身子。
想到昨天他的那一跪,老太太觉得儿子很需要补一补,不然他跪得也太容易了,肯定是读书人没啥力气,才会被郁离按着跪下。
幸好郁老大不知道她的想法,不然肯定羞耻到想跳河。
他板着脸,硬梆梆地说:“不用,我回县城歇息。”这个地方他是一刻都待不下,这辈子都不想回来。
说着他就直接出了门。
陈氏都傻眼了。
这刚分家呢,家里还有一大堆的事,他就这么走了,留下他们母子几个在这里?
郁敬宗追着他爹,嚷嚷道:“爹,我要和你去县城,我不要在村里待着,我要和你一起去!”
郁老大自然没带郁敬宗走,将他留在村里。
郁敬宗很不高兴。
郁老爷子因为分家心情烦闷,直接回房歇着,只有郁老太太朝陈氏吆喝道:“老大媳妇,快到晌午了,你赶紧去做饭。”
陈氏:“……”
以往做饭这种事,陈氏从来不沾的。
在她进门时,郁老太太因她是秀才之女,对她十分客气,没让她干家务活,等到柳氏、王氏进门,便由她们来做。
后来二房的郁金姐妹大了,就由她来做。
她只在县城时给丈夫儿女做饭,在村里是从来不做的。
这也象征着她与那些村妇不同的身份。
可这会儿,居然要让她做饭?
陈氏觉得自己先前的预感是对的,果然分家了,对他们大房是最不不利的。
突然她想到大房分到的田地,没有二房和三房的人去耕种,以后不会要她下地干活吧?
这么一想,她的脸色就僵住。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大家的支持,爱你们~~乀(ˉeˉ乀)
第42章公平分家
郁家除了在县城读书的郁敬德、郁敬礼兄弟俩,所有人都在这里。
虽然郁敬德兄弟不在,不过有他们的父亲郁老大在,也不需要他们回来才能分家。
里正问郁老大兄弟三个,是不是确定要分家。
他们父母要分家,也要兄弟几个都答应才行,不然若是大伙儿有歧意,还得继续调解。
这便是村里分家的流程,里正是个公正的,自然要问一问。
郁老大没吭声,阴沉着脸,郁老二讷讷的,不知道说什么,只有郁老三肯定地表示要分家。
他说得大义凛然:“爹既然说要分,咱们不能让他失望,那就分吧。”
听到这话,郁老爷子夫妻和大房等人差点就吐血。
这分家的原因,郁家的人心里都清楚,明白老爷子其实是不想分的,你这么说,不是故意戳老爷子的心窝吗?
郁老太太恶狠狠地瞪着他,要不是里正和五叔公他们在这里看着,她都想扑过去挠他的脸。
这一刻,她觉得老三实在太可恶了,比二房的人还可恶。
郁老三可不管,今儿不管怎么说,这个家是分定了。
他不想再无条件地供着大房,将,这些年为了供大房的两个侄子读书,他们缩衣节食,三房能得到什么好处?
读书的又不是他的儿子,他干嘛要继续委屈自己和儿子们,就为了那不确定的未来?
里正自是看出郁老爷子和郁老太太的神色不对,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没去探究。
确认郁家人对分家都没意见,那就分吧。
接下来便是商量怎么分。
这事还要看郁老爷子,他是郁家辈份最高的,怎么分还是要由他来,里正和五叔公等人只是来作个见证,若是分家分得不公平,还会给予指正和劝诫。
这也是村里分家的流程。
郁老爷子沉着脸,让郁老太太去拿家里的田契和银钱。
这才是一个家最重要的东西,都在老两口手里好好地收着。
郁老太太回房去取,等她捧着田契和银钱过来时,手都在打哆嗦。
在她心里,这些东西都是要给大房的,供着大房的两个孙子读书,要是分家了,这些东西也要分给二房和三房一部分,以后大房能支使的银钱减少,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孙子的前程,如何不让她心痛难受。
众人都看向郁老太太手里的匣子,田契和银钱都在这里。
陈氏觉得心都在滴血,狠狠地掐着手心。
她真的不想分啊,想到今天就要分家,只觉得这天都要塌下来,她已经能预感未来的日子大房有多难挨。
只有郁琴和郁敬宗尚未意识到分家代表什么。
他们觉得,爷奶都偏心他们,就算是分家,应该也没什么变化,反正大房是不会吃亏的,最多就是大家不在一个锅里吃饭。
这样才好,不必每次回村后,要跟着二房三房吃咸菜疙瘩,都没点油腥味儿,真是难吃死了,不如在县城吃呢。
郁老爷子接过匣子,将之打开,朝众人说道:“家里共有十七亩水田,十亩旱田,三十亩山地,银钱有九十两,这些我决定分成四份,我和老婆子一分,大房二房三房各执一份,你们觉得如何?”
里正和五叔公都点头,这很合理。
郁老爷夫妻俩毕竟还健在,分家后他们也是要养老的,要有一份田产傍身。按照村里的习俗,届时他们想跟哪个儿子过,就将他们的田产给哪房耕种。
看这情况,老爷子夫妻肯定是想跟着大房过的。
郁老大等人自然没意见,里正他们都在看着呢,哪里能有什么意见。
不过郁老三夫妻俩都怀疑,家里的银钱肯定不止九十两,说不定两老还私藏了些,留给大房。让他们无奈的是,家里有多少银钱,他们还真不清楚,只有老两口知晓。
是以他们说有多少就多少,就算藏了钱,他们也没法子进去搜吧?
郁老爷子继续说:“十七亩水田,分成四份,大房二房三房各五亩,我和老婆子吃亏点,拿两亩;十亩旱田,你们各房拿两亩,剩下的四亩给我和老婆子;三十亩山地,一房十亩,我们老了,就不要了。”
山地是最不值钱的,是村里免费分给村民的,各家都有山地,也是给各家进山里砍柴、种树的地方。
听到这里,里正等人有些吃惊。
郁老爷子这分家分得实在公平,居然没有偏心大房,大房二房三房拿到的都是一样的。
水田自然比旱田要好,老爷子没有多要水田,也没多给大房,就算他们拿走四亩旱田,其实也不算什么,反而有种郁老爷子居然宁愿自己吃亏些,也要让儿子们公平分家的感觉。
郁老爷子原来是这么公平公正的父母的吗?
村里流传的那些偏心大房的说法,只是大伙儿对他的误会吗?
郁老爷子哪里没看到里正他们的神色,他沉着脸,手指几不可察地颤了下。
其实他真不想这么分,可是郁离就坐在堂屋的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只要他抬头就能看到,对上她那双幽冷的眼睛,他根本不敢分得不公平。
万一她觉得不公平,直接撕破脸,要去县城将郁敬德他们的腿打断怎么办?
郁老爷子只能忍着难受,继续分银子。
共有九十两银子,分成四份,一家二十两,郁老爷子夫妻则拿三十两,毕竟他们年纪大了,也需要些银子傍身,加上刚才分水田,他们只要两亩,确实吃了亏。
听着仍是很公平。
里正等人继续点头,发现今天郁家这分家,他们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