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大唐新的国策,预防出现尾大不掉的门阀(第2页)

 大唐才刚刚开国,根基并不算稳固,这时候如果变法肯定会引发动荡,因此大臣们才会不由自主的担忧。

 如今整个大唐的奸臣只有一个,但即便是奸臣也不希望大唐出事,所有人都盼着大唐更强,唯有大唐强盛他们才能跟着受益。

 所以,他们很担忧!

 ……

 高台之上,杨一笑目光俯视,他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随即再次慢悠悠的吐气开声。

 “诸位爱卿,莫要着急,朕虽然要更改古制,但不会是一蹴而就。”

 “朕会慢慢的推进,尽量保证朝局稳定。”

 “其实你们已经能看出来,这一次的国策乃是针对吏治,只不过朕这么做的原因并非是我大唐吏治不够清明,而是自古以来传承的吏治制度有着缺陷,因此,朕要改。”

 “中原天下,传承久远,历朝历代的官员制度,在朕看来都有着欠缺。现在朕以前云朝为例,和你们说说缺陷是什么?”

 “云朝,自一百多年前开国,占据整个中原之地,巅峰时期设置二十四路。”

 “每一路,十余州,所以二十四路加起来的数字,天下皆知乃是三百六十州……”

 “每州下辖三到五个县,偶尔也有七八个县,总共数字极为庞大,高达一千五百三十三个县。诸位爱卿,朕没说错吧?”

 高台下的大唐百官全都下意识点头。

 宋老生作为精研策论的读书人,主动开腔配合杨一笑的言辞,躬声道:“陛下所言不错,此乃最基本的常识,中原确实有二十四路,总计三百六十州,县域,一千五百三十三个。读书人在开蒙之时,每一位老师都要讲解。并且,每个读书人都要熟记于心……”

 杨一笑点了点头,示意宋老生配合的很好。

 “云朝为了治理天下,所以分化天下一千五百余县,每县设立正职官员一人,为县令,副职官员五人,分别是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使。”

 “然后又设立更低一层,职位不再是官员而是吏员,谓之六曹,又称县衙六吏……”

 “分别是司工、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杨一笑说到这里,微微吐出一口气,随后,再次用不紧不慢的语气开口:“仅仅县府这个级别的衙门,设置的正副职官员加起来就有六人,并且这六人都是官,每个官员都需要读书人才能担任……”

 “县衙官员有六个,然而六曹却有几十人,原因是他们负责全县的各种琐事,需要一个司工带领七八个副司工。”

 “司仓司户的情况,基本也都是如此……”

 “虽然这些职位并不属于官职,但是同样要由读书人来做,而天下皆知的一件事,云朝读书人基本来源于士族。”

 “至于民间的穷苦百姓,甚至家业衰败的寒门,他们哪怕想要读书上进,但却没有财力进行供养,因此,云朝士族越来越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