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迁徙大军,人口暴涨(第3页)

 很显然,这些书吏们都经过了统一的训练。

 以前云朝那种欺民压民的情况没有了,换成了和颜悦色并且尽心尽力的解释。

 甚至,这份解释任务被列入考核。

 所以,书吏们纷纷绞尽脑汁发挥自己的劝说本领。

 “乡亲们呐,请继续听我说……”

 “说心里话,我知道大家肯定有怨言,但是,请你们先不要把怨言化作怨气。”

 “杨相公他体谅大家长途跋涉的艰辛,也体谅大家拖家带口迁徙的不容易,尤其是你们一路走来,粮食肯定消耗了不少……”

 “所以杨相公专门下令,传令我们所有的州县,凡是有百姓晚到不能落户者,劝离之前先要给提供一顿施粥。”

 “听清了,从现在起,连续三天,我们柳河县将会在界碑处搭建两百个粥棚。”

 “县库拿出库粮,县里十三家大户也各自贡献一座粮仓,无论这三天之内消耗多少粮食,我们柳河县一定要把粥棚敞开着……”

 “杨相公有令,不限吃,不追问,不苛责。”

 “只要任何人说一句没吃饱,就可以端着碗一直领施粥。”

 “直到三天之后,粥棚才会关闭,而这三天的不限量施粥,必然会让你们攒足了体力,那么,就可以重新奔赴迁徙之路。”

 “柳河县如此,其它四个县也如此,因为我们同属于青州治下,都是杨相公所掌管的县域。”

 施粥!

 连续三天!

 而且不限量!

 当这个消息被书吏不断宣告后,拥集的大量百姓无不感觉惊喜。

 他们之所以在心里有怨言,正是因为长途跋涉消耗了粮食,原本以为可以在此落户,但却因为晚到没有了机会,而想要再去别的地方,必然又要在路上消耗粮食。

 底层民众,穷困潦倒,因为担心粮食不够继续迁徙,所以才会在心中滋生出怨言。

 现在,书吏们告知可以吃施粥,并且,连续不限量的允许吃三天。

 这是何等仁义之举。

 这是尽量让他们攒足体力啊!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种仁政岂能不让百姓感激。毕竟杨氏不欠他们的,反而是他们主动迁徙而来。

 说句不好听的话,杨氏就算不搭理他们也可以,甚至直接驱逐离开,从法理上也说得过去。

 百姓刚刚滋生的那一点怨气,因为杨一笑的仁政被及时化解。

 而书吏们及时把握机会,趁机又补充了更让百姓感激的一个仁政……

 ……

 【今天第一章到,老规矩三千多字大章,这一段是稍微过渡剧情,大家可能感觉平淡点,但是,写书就该如此,高潮过后是铺垫,否则后续没法写了,很容易写成那些无脑狂堆一路到顶的烂作品,鉴于此,山水宁愿铺垫一下,诸位大手子以为我这个想法对不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