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八百个学童,最大的底蕴(第3页)

 于是就在这露天席地的环境里,在无数流民的满眼感激和亲切中,他单手抱着一个小娃娃,另一只手揉着一个小毛头的脑袋瓜,温声道:“来,先生今天教你们一段歌谣。”

 “这段歌谣,叫做九九歌!”

 “今天是冬至第一天,也是数九的第一天,而咱们要学的歌谣,唱的就是冬天的数九。”

 娃娃们都很兴奋,大家最喜欢先生教课。

 于是无数个小脑袋瓜翘首以盼,又是乖巧又是崇拜的盯着杨一笑。

 接下来的一幕,感染了整个流民大营。

 师父教一句,娃娃学一句,刚开始还是轻轻的声音,渐渐变成书声朗朗的欢快。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

 娃娃们的声音,是这个世上最纯净的声音,都是三四岁的孩童,尚未被世界污浊影响。

 小家伙们学会了歌谣,忍不住就请求杨一笑讲解。

 “先生,先生,什么是‘不出手啊’?为什么一九二九不出手?”

 唧唧喳喳的声音,稚嫩而又带着求知欲,杨一笑十分欣慰,于是柔声的讲解起来。

 他授课的方式很特殊,从来不会板着脸装严肃,而是故意揉揉孩子们的额头,语气带着无比和蔼的逗趣……

 “所谓不出手,就是冻的伸不出手。”

 “你们看,王二妮是不是两只小手缩在袖子里?那是因为冷啊,所以她揣着小手暖和呢。”

 杨一笑一边讲解着,一边把名叫王二妮的小丫头揽在怀里,他轻轻拽出小丫头缩在袖子里的小手,然后用自己的嘴巴往小手上‘呵’着暖气。

 王二妮很幸福,乖巧的把小脑袋搁在他怀里,喃喃呓语道:“先生,先生,我感觉好暖和啊,您做我的父亲好不好?我娘说,师父就是父亲……”

 杨一笑郑重点头,声音温柔无比,道:“好!”

 只一个字,让小丫头喜笑颜开,甜甜的笑着,缩在他温暖的怀里。

 “先生,先生,这就是父亲的胸膛吗?原来我娘亲真的没骗我。有父亲的孩子,冬天也不会冷。”

 小丫头的呢喃,让杨一笑心里一酸,他瞬间就听出来,这个小家伙的父亲已经死了。

 江淮那场大水,死的灾民太多,这孩子能活着来到泾县,估计是因为母亲的强撑。

 一个女人能强撑着把孩子带到泾县,可见是个坚韧无比而且能吃苦的。

 就在杨一笑心里沉吟的时候,恰好听到流民大营里有哭声,只不过那不是悲切的哭,而是一种开心而又欣慰的哭。

 杨一笑不由自主抬头,寻着哭声望了过去,却见一个妇人躲在棚子口,正在呜呜咽咽的擦眼抹泪。

 虽然她在哭,但却满脸带着笑,她目光柔柔看着小丫头,显然正是这丫头的母亲。

 她一边哭着,一边跪倒下去,远远冲着杨一笑磕头,脸上有种朝拜似的虔诚。之所以虔诚,是因为感激到了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