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竹筒配诗词,卖的是文化(第2页)

 由于要保密的缘故,这两天一直关着院门,除了几个亲近的嫂子帮忙烧火,以及几个负责运送柴火的汉子,其他人,严禁接近杨一笑家。

 除此之外,门口有人守着,村里女人们轮班,虎视眈眈的站岗。

 村口那里,同样有人守着,但却换成了汉子,手里全都拿着棍棒。

 从村口再往外,接近官道的地方,小孩子们假装在嬉闹玩耍,其实是负责第一道防线的警戒。

 对于这种严防死守的保密,杨一笑感觉有些紧张的过头,然而全村人一致表态,杨家的秘方决不能外泄。

 秘方!

 村民们把这事上升到了秘方的高度。

 这个秘方能让杨一笑发财,意味着杨家村会跟着受益。所以村民们自发的守护,几乎两天两夜没合眼。

 整个杨家村,其实是一家人。

 全村都姓杨,几乎没有出五服。

 【作者:没出五服的意思,就是仍能算出血缘关系】

 在古代,这种同姓全族形成一个小村的情况非常多。

 古代生活艰难,族群抱团取暖,所以一个小村就是一个家,所有人全都注重宗族观念。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在古代可不是随便说说,同姓一村确实会拧成一股绳。

 “成了,真的成了!”

 刘伯瘟嗜酒如命,第一个大声高呼。

 这货不断抽动鼻子,闻着空气里的酒香,随即向村民们表示,确定杨一笑搞出了新酒。

 “我老刘活了四十多年,这辈子喝过无数的酒,然而,然而……”

 这货仰起头,深深的吸着气,脸上那种迷醉的神情,村民们全都看在了眼里。

 真的成了!

 看看酒蒙子的表现就知道。

 想不到,细伢子真的不是犯病,细伢子这次没干荒唐事,他真的搞出了新的美酒。

 吱呀呀!

 不远处的小院打开大门。

 大家连忙拥挤上前,站在门口探头探脑往里看。

 入眼之间一大排的小竹筒,整整齐齐的摆在院子里,几个女人正在干活,把更多的小竹筒搬到院子中。

 杨一笑则是拿着毛笔,似乎在竹筒上写着什么。

 他身后跟着顾小妹,以及端着砚台的赵明月,两个女子亦步亦趋,随时伺候他用笔蘸墨。

 全村之中,只有刘伯瘟认识字,于是大家推了推他,好奇询问道:“恶鬼瘟,酒蒙子,你快去看看啊细伢子写的啥……”

 其实不用大家催促,刘伯瘟已经按捺不住好奇,这货几步走进小院,蹲在竹筒前面看。

 嘶!

 先是倒抽一口冷气。

 “这是,这是,诗……”

 这货目光直勾勾的,盯着地上一排竹筒,发现每个竹筒之上,全都写着一两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