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圣天子青衣散人

第287章 帝国商业体系大洗牌(第2页)

 

天子一怒,浮尸百万。当今天子之立法程序启动以来,极少使用诛九族这种极刑。可是现在真的是被逼疯了,所以每个部门都不敢再打马虎眼,大量的地方制官办企业贷到的款项被一分不少的全部追回。

 

地方制官办企业其实挣钱就靠三样,一是政策的扶持;二是靠地方官府。作为一个持权股东给予的一些隐形特权;三者是靠着地方制官办企业比较特殊的定位,在国有银行,地方银行及民间银行进行大量的贷款征集收集,资金进行一个资金回流。

 

真正靠实业来让地方制官办企业盈利是根本不可能的,毕竟天子早年就说过,帝国产业和国有产业包括皇家产业挣钱不是第一要务第一要务是民维稳民生也就是维持帝国的正常秩序稳定帝国产业之所以外人看来挣钱是因为它把持了很多像军工,民生之类的核心产业巨头他们把持了核心地段。

 

而地方制官办企业,想要挣钱就要靠地方官府。一是作为一个靠山给地方制产业撑腰,二是靠政策扶持,三是靠一个比较敏感的,也可以说尴尬的定位来打擦边球。

 

皇家产业多半是品牌效益,也就是一些有钱人看着这个企业,是拿着皇家牌子在卖,所以挣钱甚至还有一种渠道,就是靠一些先决消息,毕竟帝国的大部分政策是靠天子,不过后子其一可能就会变,所以赵宇为皇家留下足够多的资产,后期完全进入宪政时代之后,皇室的消息来源的敏捷性可能也要变得低很多。

 

现如今,帝国制的官办企业是不能动的,这是国家的根本,也是帝国产业体系的根基。皇家产业说白了,任何时候亏的可能性都不大,只要有皇室这个招牌,在任何时候他都能活的很滋润。

 

地方志官办企业。说实话,他竞争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官办企业说白了,它是一种企业和官府的合体机制,其特殊和敏感性意味着它必须有两套系统共同运营。至于说为何帝国制官办企业能很好的活下来,是因为帝国是官办企业,它本身就不是为了盈利去的,人家是为了维稳帝国的核心,也就是维稳是用挣钱,不是人家的第一要务。(补充意见。如果地方只官办企业从事的是民生类的外围,诸如矿务中的小型工作以及民生类的核心产业,可能处境会好一点。而搞平塘的生意,那地方制官办企业基本上都是要属于长期亏本。)

 

所以,随着赵宇这道道诏令的下达:"将近一半以上的地方制官办企业完全属于瘫痪状态。帝国的银行体系基本宣布崩塌,大量参与地方志官办企业的民间投资者已经亏得要跳楼了。"

 
同时,大宋帝国国有资产监察部公布本年度贪腐人员名单,其中原大宋帝国帝国商业银行放贷资质审批,触及风险控管部处长被查查出巨额贪腐及职能不明未能履行职责及大量的基层干部被查。帝国自江南时期建立的银行体系基本上宣布坍塌。帝国的金融体系及对外贸易体系,甚至于整个东方地区的产业体系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大宋帝国京师御书房内,赵宇看着有关部门呈上来的报告,长叹了一口气之后说道:"壮士断腕,死而后已。背水一战,刮骨疗毒。通知吏部衙门重新拟定大宋帝国银行行长及有关部门人选,全部启用非体系内出身人员。相关部门的忠卫社负责人调离二线,提前退休"

 

嗯,银行治安这类专业性极强的单位,基本上人员选拔都是中下层以内部选拔为主,也就是在这个帝国的银行体系内进行调动。这一次,专门点名非内部调动,也就是说,调动新鲜血液,盘活银行体系。

 

不久,大宋帝国商业座谈会正式召开。大宋帝国神圣无比的赵宇皇帝陛下亲自出席会议。

 

大宋帝国皇家银行行长卢继福做会议报告。报告指出:"清查行动是对大宋帝国的一次刮骨疗毒,其本质上通过对银行金融体系的一次壮士断腕,完成了内部清毒。当大宋帝国的产业体系,商业体系,银行体系,金融体系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状态,以防这些雷日后变成一个大雷,从而影响整个帝国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