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圣天子青衣散人

第164章 东辽部署(第2页)

 根据战略部署,战备区完全由军队自己做主,很有可能会发展成军镇。为防止割据势力产生后勤补给,由东辽地方衙门控制管理。

 东辽边防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边防军指挥部统一部署指挥下秘密向预定战备区提前进行战略布局。

 第四师驻留原地,防止丽江方面的异动。开垦团统一归为后勤补给部队组织关系,由边防军改向由东辽地方衙门管辖。

 开设在邻省的工厂,逐步转向预定的在业区域并且开始招募当地人。帝国财团批准五十家水泥厂落户东辽地区,全面配合东辽地区交通建设。

 特批成立了宋帝国东辽特别建设集团归属军务署管辖。直接从各集团抽调,骨干成员进入建设集团首个项目是要塞开发。

 各集团各重大项目一律要向东辽开发项目让步,优先开发东辽项目。东辽特别建设开发项目,正式在江南会所挂牌上业,允许公开吸收民间资金,用于东辽地区开发建设。

 大宋帝国皇家科工院抽调骨干成员前往东辽地区建设军工院和民生专院,师资教育等诸多资源,也向东辽地区大规模倾斜。

 东辽边防军军营内,刚刚生产的十三式火炮经过初步检验,威力也算可以。东辽军工厂优先设立生产线生产并优先配备东辽边防军筹备职业炮兵部队组建。

 内导部抽调业内人士组建十六支职业勘测队,在东辽地区秘密前往卡列哈达平原和阿龙佳湖泊附近,进行秘密侦查以及探测工作。

 七月初,太阳高悬天空,气温炎热。勘测队成员们汗流浃背,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成就感。经过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任务。队员们收拾好行李和设备,踏上归途,心情格外轻松愉快。

 当勘测队回到军调局在东辽的基地时,受到了热烈欢迎。大家互相拥抱、祝贺,分享这次艰难而又充实的经历。接下来,他们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绘制详细的地图并整理报告。每一个细节都被仔细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研究和决策使用。